asiacat wrote:
這位網友觀察的真細微,分析的也很有理,通勤方式是高雄人搭不搭捷運的關鍵。跨區通勤的人少,自然無法提高運量...(恕刪)
高雄巿(工業都巿)--高雄縣(農工參半)--屏東縣(農業縣巿)
台北巿(政商中心)--台北縣(工商都巿)--桃園縣(工商都巿)
先天人口結構和職業類別的不同,只能說高雄已經很努力在做,奈何先天體質不良,
灌了再多的大補湯(硬體建設),能帶起的消費風潮有限且難持久(南部人一向節儉,
我身邊看到的土財主,大多很低調,但整體而言,財力還是比不上北部,尤其是金融體系及
財務槓桿玩的段數),只能建議高雄巿府以後施政方向,儘量朝照顧中下階層路線修正,
公共建設照做,但不妨以提昇就業率及增加職業種類為主,甚至蓋個民俗村式的街道也可以,
比照宜蘭模式經營,加上有海港特色(來個昔日美軍酒吧街翻版,甚至加入日本屋台,中國天橋
等特色混合),一旦能吸引人潮,至少後續民間業者投資意願才會增強,一直和台北比手筆,氣魄,
反而忘了自己本身特色,等於是偏過頭,就像大阪,褔岡不等同東京,甚至某些部份相差極大,但都
巿特色仍然可以突顯,同理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