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hus wrote:記得在韓國有個案子一個人被綁架在一個隔音很好的空屋內...(恕刪) 沒記錯的話,這是當年日本731部隊在中國做的人體試驗...其中一個戲碼...如果韓國人也有人這麼幹的話...還蠻會抄的
廉價但能真正代表正義的普世價值!多少罪犯就算更生也不見得可以融入社會,再犯機率不是報告數據就可以代表對等的兩個人,差異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不管中間因果關係為何!斷然結束對方性命就是不可彌補的過錯,加害者若因一時衝動可望受到保障(沽名釣譽的怪獸人權團體)那誰為這些受害者家屬著想?廢除死刑真的是普世價值?又是當政者超高道德觀下犧牲的祭品?!今日若你我的父母兄弟兒女遭受殺害,你我捫心自問可以放下嗎?!能夠放下的人,建議去看看心理醫生!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精神崩潰,正常思維的人都會希望廣義正義替自己伸張!否則相關部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高道德的野獸人權團體,請想想那些被害者家屬的心情!大家努力為了生活汲汲營營,不過貪求個渺小的幸福,生活安順平穩,若社會無正義,偷搶拐騙燒殺擄掠肯定更加猖獗,屆時你我的生活必然受影響!在台灣這畸型的社會,公平正義真的是最後一道防線,不是你我冷漠殘酷,只是這種痛唯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不要再當罪惡的幫兇!好嗎?!
如果我是被害者家屬,今天若有人權團體膽敢上我家門跟我談論寬恕、諒解等等的道理,我會先請他們做一件事:請他們把家裡的地址公布給我...,若他們家人在國外,也一併提供住址。若他們會給,並且也不擔心日後是否有啥不幸的事發生,那麼,我才願意考慮相信人權團體。
〔記者謝文華、陳怡靜/台北報導〕網友上凱道聆聽受害者故事,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直指,如果以為執行死刑就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慰,這是「太廉價的正義」,處死犯罪者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受害者家屬的心靈撫慰、生計及後代輔導、教育,都須制度性照顧,政府應建立完善機制保護受害者--------------------------以上是自由時報內容----------------------------------------奇怪,昨天的活動從頭到尾只有何爸爸比較激動罵了幾句,剩下的部份一直都很祥和啊,好像沒有人在現場喊著反廢死或快執行槍決的~我們主要的訴求就是希望有一個法律能完整的保護犯罪被害人~怎麼這新聞看起來,好像是我們喊著要死刑,而人權團體要求保護被害人?!我們的訴求變成他們的建議?!這記者也是人權團體派來的嗎?搞不懂~真的搞不懂~~
cclelouch wrote:人權團體強調:死刑是廉價正義 早知道這些偽善者會有這些回應廉不廉價不是這些人說了算唯有深受過這些痛苦的人才有資格判斷價值cclelouch wrote:處死犯罪者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是的!處死或許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至少是個開始先讓受害者家屬心靈得到些許慰藉在來談後續的如果開始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後續的都是鬼扯
〔記者謝文華、陳怡靜/台北報導〕網友上凱道聆聽受害者故事,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直指,如果以為執行死刑就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慰,這是「太廉價的正義」,處死犯罪者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受害者家屬的心靈撫慰、生計及後代輔導、教育,都須制度性照顧,政府應建立完善機制保護受害者。朱學恆批判支持廢死的人權團體、律師不夠重視受害者,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大呼冤枉,聯盟強調,支持廢死與關心受害者之間並不衝突也非互斥,社會應該討論的是究竟執行死刑是否真能撫慰受害者?真能遏止犯罪?不過,律師李勝雄認為,其實終身監禁是比死刑更嚴重的懲罰,「留著他,是要他認錯、悔改;而打死他,他就沒有認錯、贖罪機會!」李勝雄沉重表示,批評加害人辯護律師,是不瞭解國內訴訟辯護制度。他們當然關心、同情受害者,但仇恨一直留著,對受害者真的是好嗎?以牙還牙的作法,能讓社會更進步嗎?像二二八受害家屬,追求真相平反、補償,但從沒要蔣介石的後代來代替受懲罰。「社會已喪失討論空間」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副教授姚人多說,社會為何有很強烈的聲音想看到有人人頭落地,反應出一種停滯不前、對政府缺乏行動力的深沉焦慮。「站在廢死立場,不執行死刑,並非就是不懲罰加害人!」姚人多無奈說,台灣社會喪失討論的空間,需要冷靜一下。---------------------------------------------------------------------------------------------------那我說把死刑犯處理掉之後把養那些犯人的錢來做家屬的心靈撫慰、生計及後代輔導、教育那不更好這樣做還比較有經濟效益為什麼會死刑定讞? 該問問那些被判死刑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