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uchio wrote:53歲 當時算老年了...(恕刪) 劉備死時62歲,,趙雲因生年不詳但活約70多歲,故諸葛孔明53歲並不算老。而是蜀中無良才,孔明積勞而亡。孔明在對外作戰時還要批閱蜀中各項事務,相對司馬懿在與孔明對峙時每天開心吃1隻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寫到孔明死前劉嬋還派人問他死後誰繼任丞相,就是說明蜀中無良才,什麼事孔明都攬在身上交給任何人他都不放心。
皮很丘 wrote:劉備死時62歲,,趙雲因生年不詳但活約70多歲,故諸葛孔明53歲並不算老。而是蜀中無良才,孔明積勞而亡。孔明在對外作戰時還要批閱蜀中各項事務,相對司馬懿在與孔明對峙時每天開心吃1隻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寫到孔明死前劉嬋還派人問他死後誰繼任丞相,就是說明蜀中無良才,什麼事孔明都攬在身上交給任何人他都不放心。...(恕刪) 重點 為何 蜀中無良才?孔明本身長久以來用人是否有缺失?
小杯子 wrote:重點 為..重點 為何 蜀中無良才?孔明本身長久以來用人是否有缺失?.(恕刪) 中國歷史 千年來的缺點 就是 都在探討人其實不管有無良材經濟上的生產力 就註定蜀國的失敗只是我們史家 只會往 人 方面想
皮很丘 wrote:就像某位歷史學者講的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都可以依照作者喜好來寫! 說的好, 描述一件事時可以有多種角度, 端看作者想如何切入羅貫中在寫這本書時機關算盡, 對劉備極盡化妝之能事.但是對於一些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大事卻是無法掩蓋, 難以自圓其說最大的衝突就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本來是[匡扶漢室], 卻在最後[自登帝位]以此觀點來看, 其他的小衝突, 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小說畢竟是小說, 寫得再好也是有破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