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大陸影評人對《賽德克巴萊》的評論....


Laohou wrote:
大陸不缺史詩片,一些「黨慶片」、「國慶片」都算是這類。


嗯...還真想聽聽他對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評論(有注意到了嗎? 建國只是"大"業, 建黨卻是"偉"業)

他是影評, 電影評論是他的工作, 要怎麼評, 大家也管不著.

這部戲已經造成風潮, 上映後可以想像會有多少批評的言論, 基本上, 這也是一種成功了.
很多中國人喜歡以反向的角度來挖電影的小毛病, 或是不合理處, 來突顯自己的高見,
我常常看完後都有個感慨, 怎麼對電影要求如此苛刻, 對於自己該屬於的民主自由, 卻是漠視不爭取.

Laohou wrote:
如今,我們也開始拍史詩片,就聽聽人家怎麼說。再不中聽,也該聽聽看,說不定有些道理


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當初害柴可夫斯基差點羞憤自盡的樂評講啥了,人們只記得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鋼琴協奏曲~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kk6066 wrote:
我沒惡意....

我只是對於 左岸 這種??咖 還擅自加油添醋的言論...


我剛剛是特別上網找了他的文章。確實沒看到甚麼政治偏見,純粹就他在影展看到的版本做出評論。但他仍然強調:對於台灣上映的版本還是有期待的,沒一棒子全打死。

我們都還沒看過片子,也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評論這個人的評論。現階段,就姑妄聽之,到時在電影院看完了再說吧。


飛天又遁地 wrote:
…至少以我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來看...(恕刪)
賽德克巴萊沒有原著小說。劇本才是原著。

goodversion wrote:
影評通常會先拿到片子...(恕刪)


原來是這樣~我了解了,當影評人真好,只要隨便評評就可以常看免費的電影了
http://blog.sina.com.tw/popodiary/
不知道當初打霧社和直間接霧社事件的人還有多少人在世

如果可以像discovery那樣
把現存雙方的人分別與共同做個紀錄片式的專訪
應該也很有看頭
discovery是把諾漫弟登陸雙方的老兵找出來
還重回現場還原當時的狀況

Laohou wrote:
說實在,有點意外。意...(恕刪)


中國是抗日ing,
台灣是抗日ed,
想的當然不一樣。

tnt444 wrote:
其實...不意外! ...(恕刪)

不用太奇怪.影評人所謂的觀點,立場大概就是"反日".問題是,皇民化教育,
連賽德克自己有在認同上難以決擇,怎麼可能一面倒反日?花岡一郎,二郎夾在中間,那麼位置,
沒經過被統治歷史的人,怎麼了解當中的苦楚.
今天魏導講的很清楚,魂歸祖靈的彩虹(橋)信仰和大和的太陽(旗)是刻意的對比,
彩虹多色,相安,所以美麗,麗日耀眼,但普照,單一,強烈,不免灼人.
如果原來 4.5 小時,剪成 2.5 小時,怎麼可能把人物都交代清楚.難.
吳宇森抄刀,那剪出來是大場面的戰爭,獵人頭,就不用太驚訝了,最常和吳宇森連在一起的語詞之一不就是"暴力美學"?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一堆的 slow motions 就是了,國際版裡.
很期待台灣的 太陽旗+彩虹橋 版. 就不用爭先了,等月底,上集快下檔再兩集連著一起看....
請問你
來過台灣
住過台灣
喝過台灣水
吃過台灣米

嗎?

你管我要挖屁眼
還是捅鼻孔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看!哇國寶奈 wrote:
講真的,身為一個台灣...(恕刪)


可以看看這篇

http://www.ptt.cc/bbs/movie/M.1314850388.A.5A1.html

「反面人物臉譜化,凡是日本人就可惡,就格殺勿論,似乎《賽德克‧巴萊》陷入了狹隘民族主義表現的泥沼」


說實在,這評論若是出自大陸影評人之手,我就更驚訝了。這像是我們印象中、對日本人黑白分明、善惡絕對、民族主義高漲的大陸人嗎?


如果,這些評論說的都是事實呢?我們該不該對賽德克巴萊的表現扼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