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自古會發展儒家與道家的思想

enzolin168 wrote:
令人覺得詫異的是、那個被教宗在中世紀時稱為判經離道的英國
居然是工業革命的搖籃...(恕刪)


那是當時的英國國王為了婚姻問題根教宗槓上
他的休妻與後來的不倫戀不獲得教宗的祝福與認可
因此憤而脫離羅馬天主教,自創與天主教非常相近的英國國教
其中最大不同就是可以自由離婚,也可以與不倫戀對象任意結婚
可以說是為自己良身訂做的宗教

前陣子威廉王子結婚
就是用英國國教的婚姻儀式舉行
若跟天主教的結婚儀式相比
會發現幾乎完全一樣
只是天主教彌撒裡會強調一句話:在天主面前結合的人不可分離(儀式裡一定會說這句話)
而英國國教的儀式裡沒有這句話(被當年的英王刪除了咩......)

英國與教宗的決裂
是婚姻問題
不是經濟或工業問題
很多中國文學的涵義都是很好的,可就是有心人會去利用罷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正就會有反,沒有一件事只有一個解讀、答案

1+1=2
所以1+1就只能=2?

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來講
說這句話有錯?我可看不出來哪裡有錯

因為你現在所學的文字、語言、認知等等
不都是從文字(書)上所學的嗎?

只是後人把這句話解讀為:你不上學讀書,不擁有高學歷,你就是下一等人。

goole:陽儒陰法,表面是儒家、實為法家。

儒家僅是思想教育,治國還是法家(法、術、勢)那套。

道家不合時勢,非治國之道,道教、佛教(宗教)是君王個人信仰。
自漢董仲舒後, 儒家的確成為統治者鞏固勢力的好工具,
稱做 「儒術」 搞不好更貼切,很多精神已與孔孟不同。

其他百家思想的多元自由對皇權恐造成威脅,
可參考黃仁宇的相關論述~
逆流人生 wrote:
很多中國文學的涵義都...(恕刪)


我認為現代資訊爆炸時代要解讀這句話要把讀書改成知識與遠見

成功的人士絕對不是死讀書,不只是要擁有知識而已更要有遠見

甚至是創意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