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lyt wrote:第四台由外面接到室外的電信箱...裡面有一個八個座的轉接盒(約8*15公分吧)...(恕刪) 來吧, 有幾種解法:Case 1:---------------------------前提: 您只能買到 1-out 的「強波器」接法:外線進來先進強波器, 然後 out 接到 1F 的二分配器 in, 其餘各樓層不變優點: 變動最少, 不需改變分配器接法缺點: 各樓層畫質差異大, 1F vs. 3F 信號差距高達 14db (假設一個四分配衰減 7db 的話)Case 2:----------------------------前提: 您能買到 1-out 的「強波器」, 以及 1-BR 和 2-BR 的「中繼分歧器」(1-in/n-BR/1-out)接法:電信箱--->強波器--->1-in/1-BR/1-out(1F)--->1-in/2-BR/1-out(2F)--->1-in/4-out(3F)1F: 從 1-BR 拉出接電視2F: 從 2-BR 分別拉出接兩台電視3F: 接入四路分配器, 其後電視維持原狀 (記得把天線拆掉!!)優點: 施工簡便, 樓上品質會較差, 但較 Case 1 好很多. 1F vs 3F 信號差距約 2.5dB(不計線損), 2F會較差缺點: 中繼分歧器不容易買, 強波器需調較大輸出, 才能補償分歧器損失, 需仔細調校Case 3:----------------------------前提: 同 Case 2接法:電信箱--->1-in/2-out分配器(1F)+強波器(1F)-->1-in/2-BR/1-out(2F)--->1-in/4-out(3F)1F: 從二分配拉出接電視, 另一 out 接強波器 in, 然後上 2F2F: 從 2-BR 分別拉出接兩台電視3F: 接入四路分配器, 其後電視維持原狀 (記得把天線拆掉!!)優點: 若放大器調校得宜, 1F vs 3F 信號可以調到幾乎相同, 且 2F 信號較 Case 2 佳缺點: 同 Case 2, 但外線拉進來的信號位準, 必須比標準值稍高 3dB, 以補償 1F 的分配器損失 (用白話文講: 也就是外線進來的信號, 不需強波器就要很漂亮才行)以上幾種方案, 設備您可以自己挑, 但記得所有的設備, 其頻率範圍最少都要 50~750MHz, 只能比這寬, 不能比這窄. 強波器至少要有「斜率調整」和「增益調整」兩種旋鈕, 請參考前面提過的 IC-8700 或同級品. 中繼分歧器(不是分配器喔)請參考: 大通的 SC-72, SC-71 或同級品, 若要選壁內型則可參考 UV32A, PVO3A-1.您若有能力做接頭, 可以買較好的料全部重做. 另, 若沒有額外分接需求的話, 把四路分配器改成三路分配器, 也可以提升信號品質.
raytracy 大大應該另一論壇中的那位吧~呵呵 是很專業的唷 大家可以多看看不過小弟是建議雖然這些方案都不錯, 但都需樓主花點功夫來處理, 或者是請人來處理...若是要請人弄, 建議還是可以跟那些有線電視的師父聊聊看在他們願意利用自己的非上班來幫你處理我想這樣就能夠以比較專業的方式來解決你的問題另外Y拍上面去搜尋"有線電視" , 上面有專業的材料應該蠻適合你
raytracy wrote:來吧, 有幾種解法:...(恕刪) raytracy大大...我把之前買的電纜線和建商用的線做了一些比較...我買的纜線膠皮上印刷字體為 : ISO9002 COAXIAL CABLE 5C-2V建商用的線膠皮上印刷字體為 : PEWC 5C-FBV可以看得出它們的等級嗎 ?
windkevin wrote:分配器和分歧器差在哪...(恕刪) 分配器 (Splitter) 通常使用在線路末端, 也就是信號到此為止, 除了分送給分配器的所有 Out 端之外, 不會再送到別處. 連接端子會標示出: IN 及 OUT. IN 端用來輸入信號源, OUT 端用來輸出信號給終端設備.分歧器正確名稱應該是「中繼分歧器」(Directional Coupler 或是 Taps), 通常應用在信號要傳給一連串的節點, 途中每個節點都可以分出信號給終端設備. 連接端子上會標示: IN/OUT/BR 三種端子, IN 端用來輸入信號源, BR 端用來拉出信號給這個節點的終端設備, OUT 端則負責把信號送到下一個節點去.很多人拿分配器來串接, 試圖達到分歧器的功能, 在邏輯上似乎是相通的, 但從電學的角度看, 兩者差異很大. 主要原因是在於, 分配器和分歧器所產生的「插入損失」(Insertion Loss 或是 Through Loss) 大不相同, 造成串接後的設備, 接收到不同的信號位準, 而影響信號品質.以一個 1-in/2-out 的分配器來說, 插入損失大約是 3~4db 左右, 如果中間有三個節點要拉出信號, 串接起來會變成這樣: 節點A 節點B 節點C信號源-----> in-out[1]-----> in-out[1]----->in-out[1]-----------> \out[2] \out[2] \out[2] | | | 設備A 設備B 設備C假設信號源有 20db 的話, 通過節點 A 之後, 剩下 17 db (3db損失), 節點B之後, 剩下 14 db, 節點 C 之後, 剩下 11 db......以此類推, 您會發現, 設備 A, B, C 三者所收到的位準都不同, 而且越後面的, 信號越弱. 除非您自己在每一個分配器 out 給設備時, 自行加上一個放大器來補強位準. 但這樣每個節點都要有一個放大器, 而且每個放大器的放大增益都不一樣, 建置成本會非常高(因為無法採購相同放大增益的料號). 如果只是單純拉高信號源的話, 當末端信號位準合格時, 前端的位準可能過大, 會造成設備損壞. 1-in/4-out 分配器的損失更大, 大約有 7db 左右.以上的場合, 假如信號位準必須是 20db 才能工作的話, 雖然把信號源提高到 29db, 就可以讓設備 C 接收到 20db 的位準, 但是設備 A 卻高出位準30% ((26-20)/20x100%=30%, 其實 db 值用這樣算是不對的, 不過為了讓一般人士可以體會, 我暫時用這樣來比喻), 設備 B 則高出15%, 差距非常大. 而且, 無法傳送得很遠, 因為中間的衰減太快了.在這種場合, 如果換成 1-in/1-BR/1-out 中繼分歧器的話, 會變成這樣: 節點A 節點B 節點C信號源-----> in-out-----> in-out----->in-out-----------> \br \br \br | | | 設備A 設備B 設備C這種一路中繼分歧器的 OUT 端損失大約 1.5db, BR 端大約是 12db 左右. 假設信號源有 20db, 節點A的 OUT 端剩下 18.5 db, BR 端則剩下 8 db. 節點 B 的 OUT=17db, BR=6.5db, 節點 C 的 OUT=15.5db, BR=5db, 看起來似乎信號被衰減掉很多, BR 端幾乎不堪用; 但此時我們可以在信號源送出一個較高位準的信號, 例如: 設備需要 20db 工作, 我們送出35db, 現在, 設備 C 剛好接收到 20db (35-1.5-1.5-12 = 20), 而設備 A 則是 23db (35-12=23), 差距只有 15%; 設備 B=(35-13.5)=21.5db, 差距只有7.5%.由於每個 out 端只衰減 1.5db, 是二路分配器的一半而已, 所以在此例中, 分歧器至少可以傳送給兩倍的節點數, 而中間每個節點的位準誤差, 卻只有分配器的一半而已.
weslyt wrote:可以看得出它們的等級嗎 ?...(恕刪) 線材部份小弟不是專家, 我只知道 PEWC 那個是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的產品, 型錄如下:PEWC 5C-FBV 高發泡同軸電纜 (pdf格式)5C-2V 那個看不出製造商, 只知可能是有 ISO-9002 品質認證過的, 國內很多廠商生產 5C-2V 的纜線, 品質都不甚好, 纜線上也不會有名稱. 進口品小弟只知道有人進美國 CHANNEL MASTER 或 Commscope 的 (或許還有其他的), 大約一公尺 10~15 元左右, 但通常都會打出製造商名稱. 若您手邊可以取得樣本的話, 通常越硬越難折彎的線, 品質會越好.或是您也可以找專業的電纜商, 跟他說要給直播衛星天線用的, 頻寬 1.8G~2.2G 那種, 品質會比 750M 的好很多, 但也貴很多....對了, 您的天線端拔掉沒? 拔掉有沒有改善? 小弟比較關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