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会社員 wrote:
是不是高緯度的關係,就真的說不清楚了。我問了一個中國東北同事,他說「東北人也沒有吃冷飯的習慣」。...(恕刪)


東北人沒有吃冷飯的習慣,但是東北人有生吃蔬菜的習慣。

不信你去問你同事,東北人習慣拿生蔬菜蘸醬吃。
基本上三角飯團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日本傳來的
所以用"御飯糰"這個詞,個人覺得沒什麼問題
用"お握り"才會真的看不懂是什麼吧
商品名稱本來是隨人高興怎麼用

御 在日文文法中加在名詞前本來就是美化跟尊敬之用
用在中文上,御如果解釋為御用,不也是現在美化商品的一種用法。

而能不能加熱應該是看飯團本身是什麼口味吧!
你把鮭魚卵或明太子飯團拿去加熱,當然很奇怪!
台灣應該也沒什麼人會這樣搞吧
但是有很多雞肉飯口味的,是加熱比較好吃!
還有傳統飯團類的,本來就是加熱吃的!

日本超商也有賣可加熱的口味的飯團啊!
連販賣機都有在賣熱飯團
路上有許多"飯糰店" 做出來的飯團也是熱的

日本人雖然很能吃冷的,但是也沒有那麼絕對
例如 海鮮丼 生魚丼,雖然海鮮是冷的,但大部份的丼飯都是熱的
而餐廳除了壽司店外,說真的其他全部都是熱食
跟台灣沒什麼兩樣

很多超市跟飯店都有放微波爐讓你加熱食物
超市賣的便當雖然是冷的,可是沒人說不能吃熱的啊!
日本人在超市買東西回去也會加熱才吃

去逛逛日本車站的火車便當
大部份的便當其實都是做成適合冷食,方便在車上食用
不像台灣,又是焢肉又是雞腿又是排骨的
真的要熱的,其實也找的到可加熱的便當

joshua0519 wrote:
日本超商也有賣可加熱的口味的飯團啊!
連販賣機都有在賣熱飯團
路上有許多"飯糰店" 做出來的飯團也是熱的...(恕刪)


這個....對不起,孤陋寡聞,沒看到過。問了周遭的日本同事,也說「沒看過」....。

您說的是不是專門供「烤」用的那種「烤飯糰」(焼きお握り)?

台北会社員 wrote:
看來,老一輩的人對於日本「吃冷飯」的評價相當一致,認為人家肯吃、能吃冷飯,確實是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舒國治也有類似評論,大意是說中國人之安土重遷不過就為一口熱飯菜,英美人能四處開拓,和他們能三餐冷食甘於粗糲有很大關係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台北会社員 wrote:
今天想講「御飯糰」。...(恕刪)



華人本來就沒有吃冷食的習慣阿
為什麼要和日本看齊呢??

從前年代衛生條件不如現在,食物煮熟了當然趁熱吃
冷食沒有現今衛生保存條件極容易在過程中被汙染
像是沙門氏菌,痢疾甚至是傷寒霍亂等腸胃道疾病如果引起大規模流行
死亡率非常可怕

再者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冷食對身體有負擔,因為你得花費許多額外的能量去維持恆體溫並且去消化
這些冷冰冰的食物,長久下來腸胃長期受到生冷食物刺激,晚年身體容易出現病痛的機率會大幅提升

我還在民間公司時期曾有位長我兩歲女主管,就算是炎熱的夏天她也從來不喝冷飲,我替她買飲料
也都是溫熱的咖啡或是桂圓茶,她告訴我少女時期她有嚴重的痛經,後來靠著中藥與改變飲食習慣
逐漸改善每次MC來時甚麼事也不能做必須請假在家的狀況

雖然每人的看法觀點不同,個人認為偶淺嘗即可,當作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的話則不太妥當

當元智94資技瘋狂攻擊你,你愈要活得精彩和受肯定,證明仇家們的錯誤與失敗有多麼幼稚
以前物資條件不發達
中國比起其他地方條件好的多
自然可吃熱的
砍柴升火吃頓熱的
對不少地方以前高難度的
如果說到四川
曉得孫元良將軍怎麼說的嗎?

gracecloud wrote:
再者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冷食對身體有負擔,因為你得花費許多額外的能量去維持恆體溫並且去消化
這些冷冰冰的食物,長久下來腸胃長期受到生冷食物刺激,晚年身體容易出現病痛的機率會大幅提升


如果依照這樣的想法,常年保持室溫37度才是養生之道,免得咱們”得花費許多額外的能量去維持恆體溫”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gracecloud wrote:
我還在民間公司時期曾有位長我兩歲女主管,就算是炎熱的夏天她也從來不喝冷飲,我替她買飲料
也都是溫熱的咖啡或是桂圓茶,她告訴我少女時期她有嚴重的痛經,後來靠著中藥與改變飲食習慣
逐漸改善每次MC來時甚麼事也不能做必須請假在家的狀況...(恕刪)


我猜這可能有道理。

日本的餐廳,一進來就被服務生招待一杯「冰水」。注意:不是「冷水」,是「冰水」,加了冰塊的水。大冬天也是如此。如果每天如此,那麼,離「養生」的目標只會漸行漸遠。

但是日本又是個長壽國,所以,大概這種事情只是偶一為之吧。
日韓吃生
偏遠地方吃醃泡
本來就不得已的
之後全球透過海洋有國外能源
大部分都愛吃加熱過的

生魚片好吃
但能吃多少吃幾餐?
有跟跑遠洋漁船的聊過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