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蛋捲什麼時候四根變三根了?

漲價是為了幫員工加薪,不漲價的話加薪的錢要從哪裡來。

7-11原本一包28元的微波食品也在政府宣佈調漲基本工資之後漲到一包30元。(漲7%)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喜歡討好勞工玩這種數字遊戲,企業只好也玩漲價這一招由全民買單。政府幫勞工調5%基本工資,結果7-11價格漲7%,實質購買力不增反減。明年時薪調到133之後,物價可能還會再漲一波。
KStoday wrote:
我是可以理解物價上漲這事啦,可是直接縮小包材不就好了...(恕刪)

這是台灣的一種惡質商場文化
維持原包裝大小,內容縮水,騙消費者沒漲價,實際上縮水就是漲價了
過一陣子真正調漲售價時再說「原物料一直上漲,我們已經N年沒漲價,實在撐不下去了」
然後再找人發幾篇良心企業的文章拱一下
消費者就會認為廠商漲價合理,持續以新台幣支持
說到底也是消費者認同廠商這種做法,廠商才會變本加厲

這種事也不是只在零食市場
例如賣水果的,很多人有過買整袋或整盒的,最上層又大又漂亮,底下卻是小的醜的甚至爛的
賣方被抓包還會理直氣壯的說「當然啊,如果全部都又大又漂亮,會是這個價錢嗎」

可是我就無法接受這種行為
我認同原物料上漲、工資上漲,也認同物有所值,我願意付較多的錢買到較優質的商品
像這種暗地裡偷斤減兩的做法,我寧可不買,不吃又不會死

還有一種很可惡的
前幾年公司某上游廠商有親戚種葡萄,問我們要不要買,大部份同事都訂購一箱以上
送來的確每串都又大又漂亮又甜
隔年又來問,因為前一年評價很好,大家也都再訂購
這次送來的卻是小串的,掉粒的,明顯是把好的送去市場,次等的才給我們這些看不到貨但已付錢的
再隔年,沒人願意買了
廠商真的以為暗地裡搞這些缺德事,會沒有人知道嗎

我家通常會買些蘇打餅乾來配茶
以前都買義美,但是發現義美一直在縮水就不爽買了
現在都改買里仁,一大包紮實多了,包裝也簡單,就一個夾鍊袋,沒有過度包裝的問題
刪...刪...刪...刪...刪...刪...刪...
去日本便利商店看,新鮮屋紙盒飲料,大罐就是1000cc,小罐就是500cc,
台灣呢?
大罐936cc,小罐375~450不等,全看廠商良心
之前還滿喜歡吃的但越買越不爽...
bdp2600 wrote:
大罐936cc...(恕刪)

我一直很好奇,台灣的鮮奶都是936cc,到底為什麼是936,查不出個所以然
再加上大瓶的是兩倍售價,容量卻不是兩倍1872ml,而是1857ml,偷了15ml
所以我一直覺得是廠商偷斤減兩,不願意做到1000的手段
美國、澳洲、紐西蘭的進口鮮奶都是1公升裝

前幾天我去買鮮奶,我要的品牌賣光了,好奇看一下架上還有的瑞穗低溫殺菌法的鮮奶
竟然是930ml,又偷掉6ml
按照這些商人的慣例,我想以後就會出現920,910,900ml吧

bakafish wrote:
我一直很好奇,台灣...(恕刪)

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少
好在自己也越來越不喜歡吃一些零食了

bakafish wrote:
我一直很好奇,台灣的鮮奶都是936cc,到底為什麼是936,查不出個所以然
再加上大瓶的是兩倍售價,容量卻不是兩倍1872ml,而是1857ml,偷了15ml
所以我一直覺得是廠商偷斤減兩,不願意做到1000的手段
美國、澳洲、紐西蘭的進口鮮奶都是1公升裝

前幾天我去買鮮奶,我要的品牌賣光了,好奇看一下架上還有的瑞穗低溫殺菌法的鮮奶
竟然是930ml,又偷掉6ml
按照這些商人的慣例,我想以後就會出現920,910,900ml吧

進口的是不是「保久乳」...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bdp2600 wrote:
去日本便利商店看,...(恕刪)


便利商店常常用這種手法阿,
以前鋁箔包500cc 後來變成400cc 然後375CC,
實際原物料上漲只佔飲料成本的很小部分,
可是可以節省冷藏的電費、運費、增加坪效,
從寬寬的一瓶,變成窄窄的一瓶。
寶特瓶則是曲線瓶...

洋芋片餅乾之類的,包裝一樣大、鼓鼓的,
但是打開裡面都是充氮包裝,
內容物少少的。
薪資真的跟不上物價阿
現在的餅乾都好貴,越來越接近日本進口餅乾價格了

以前上班天天去7-11報到買點乾糧當點心
現在都改去大賣場買量販包(較便宜)
或許改天只能自己力用放假時間動手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