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討論 : 為什麼皇帝要用太監當箝制人民的工具

明熹宗無德, 放任宦官干政, 箝制百姓

《天變邸抄》記載:「(天啟六年)四月廿七日午後,有雲氣似旗,又似關刀,見在東北角上。其長亘天,光彩初白色,後變紅紫,經時而滅。五月初三日,又見於東北方,形如絛,其色紅赤。初四日,又見類如意,其色黑。」「五月初二夜,鬼火見於前門之樓角,青色熒熒如數百螢火。俄而合併,大如車輪。」

《明史》記載:「天啟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載門(今地安門)火神廟紅球滾出。前門城樓角有數千螢火,併合如車輪。」
也就是在 四月二十七日, 五月初一(壬寅朔), 初二, 初三, 初四, 都出現了異相

結果, 過了沒幾天, 農曆五月初六, 就發生了天啟大爆炸, 死傷就超過兩萬人

升斗小民, 無法改變, 只能趨吉避禍, 看來要常常觀察有沒有異相發生, 才能明則保身



Mr ciprino wrote:
太監的權力是皇帝給...(恕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D%9A%E6%9C%9D%E6%81%A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E%E5%8E%9F%E5%85%B5%E5%8F%98

看看唐朝幾次首都被攻破皇帝逃難文武百官全跑了
就那些最忠的跟著

皇帝當然用那
不然要用那些貪財怕死的嗎?
傳統就困難
番麥跟洋芋未普遍
為何明朝就比唐跟北宋多那樣多呢?
史書由文官書寫,文官集團一向與宦官不和(立場不同)。所以史書對宦官也會有主觀評判,不可全信。

歷史上皇帝要掌權,文官要限制皇帝權力。對皇帝來說宦官只是家奴,可以想殺就殺。宦官無兒無女無慾望聽話又親近,皇帝可以全權處置控制。所以皇帝要打壓文官,自然而然就是用宦官。

在明朝,宦官是皇帝的助手也是皇帝的工具。只要對皇帝衷心,可以有無限的權力。但是只要皇帝不信賴,說殺就殺了。

明朝權力最大的宦官機構不是廠,而是司禮監。明朝的宦官非常有文化,司禮監的太監要負責為皇帝整理批閱奏章,相當於現在的總統秘書。皇帝發佈任何命令,獲得任何資訊,都通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可相當於首輔

世界最早的特務機構錦衣衛是世襲武官,並非太監。設立的作用是監控官員,探聽地方情報,防止官員欺上瞞下,明初朱元璋通過錦衣衛殺了無數貪腐官員。後來朱棣造反,覺得不夠用才設立太監情報機構東廠,而後又有西廠。
在此之外,明朝各地有鎮守太監,戰爭時軍隊裡還派有太監當監軍……等等

也可以說在明朝,宦官系統是獨立於官僚系統之外,直屬皇帝親自管轄的權力系統。整個系統的核心作用,就是為皇帝服務,將皇權分佈全國。

這樣的東西,文官集團能忍嗎?
所以雙方鬥爭不止!

所謂打壓言論,是大家想多了。
那時候不識字的平民哪有什麼言論,有言論也是讀書人的言論,讀書人的言論也是文官集團的言論。本質上,還是雙方的權力鬥爭。文官集團地位高高在上,打壓平民也不少見。

文官集團打擊宦官獲勝後,東林黨興起,明朝也很快亡國。崇禎帝自殺,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在旁邊上吊陪皇帝殉國,而文官集團換了新主人。
Nelson5 wrote:
颱風沒辦法出門, ...(恕刪)
這問題不用網友
問他媽媽就好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kantinger wrote:
為何明朝就比唐跟北宋多那樣多呢?...(恕刪)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造反起家,從小吃苦見多了官僚的作為。他要當好皇帝,又不信官僚,只能另外建一套系統。

朱元璋的這套系統有特務、有親信太監、有地方鄉賢民代,也挺有意思的。時間一久,這套系統越來越來越龐大,權力也大。
歷代就唐朝用最兇
管禁軍掌廢立
那唐朝皇帝不就貴族出身對嗎?

明朝看見唐朝用的那樣棒
會不想學嗎?
換個方向評論明朝宦官.


明宣宗設立內書堂,由大學士教導宦官讀書,於是宦官開始干政.

此後能上位的大太監,多半學問不錯,且宦官一輩子就混在官僚
體系裡,政治經驗遠比只會科舉八股文的菜鳥官員強多了.

明初經歷幾次皇族叛亂後,就有意把藩王養成廢人,偏偏中後期
嘉靖以旁支入繼大統,隨之的歷任皇帝腦子都不太正常.

在這情況下,皇權還能強勢維持,可不是皇帝有多聰明懂權術,而
是靠那些宦官體系的精英在幕後支撐.
明朝皇帝專出暴君跟不務正業的
暴君最典型就朱元璋跟朱棣這兩個殺人魔王
其他的有當道士煉丹的 職業木匠 宅男 玩不停的混世魔王
擺得上檯面的真沒幾個
不愧是最黑暗朝代

cai.za wrote:
明朝皇帝專出暴君跟...(恕刪)


那會?

西方文化那叫內閣制

英明的很對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