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討論 : 為什麼皇帝要用太監當箝制人民的工具

颱風沒辦法出門, 和兒子三人一起在家用電視盒看影片
選了李連杰的精選,連續看了李連杰的笑傲江湖, 新龍門客棧, 因為新龍門客棧裡面的甄子丹演的很棒, 又看了錦衣衛

兒子問我一個問題, 裡面的東廠是做甚麼用的?

我告訴我兒子, 東廠是明代的特務機構, 主要就是用來對付政敵, 同時用來箝制人民言論和思想, 以免民怨造成的與論興浪最後導致朝廷被推翻

我兒子又問我, 那為什麼這些主管東廠的廠公或者領兵的千戶, 講話都陰陽怪氣的?

我跟我兒子說, 這些是男人被閹割了下體後送進宮裡服侍皇帝, 也就是太監,
太監們因為「六根不全」,所以面不生明鬚,喉頭無突,聲變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妖

太監除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外,更有心理上的變化。太監們喪失了性慾,覺得人生無趣,所有的一切,便會認為自己的生命正在消失,進取對於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在很多問題上,他們都有消極的態度,甚至會主動地放棄許多的計劃、設想和努力。大多數不知名的太監就是這樣默默地度過一生。

但是,太監一旦掌握了某些權力,或者有了不少錢財,那麼陰暗的心理會隨之一變,變得貪婪、兇狠和殘暴。

不過最後一個問題, 我就沒辦法回答了,

我兒子問我, 為什麼皇帝要用太監掌管箝制人民的機關呢? 有沒有對於明史有研究的朋友可以幫忙釋疑?





Nelson5 wrote:
颱風沒辦法出門, ...(恕刪)



我自己是不確定啦...

不過我稍微猜測一下

1.太監不能當官(大部分朝代是不能的,如果明朝可以請提醒),所以勢力坐大了危險性也不比一般人高

2.太監大多有自卑感,他離開了這地方到外面很難生存

所以相對的聽話,好控制

3.皇帝小時候身邊能接觸到的人不多,所以對熟悉的太監會有較大的信任感

歷史上不少宦官的問題也是這樣發生的
嗯?
現任皇帝
通常曾是皇子
而皇帝 通常有很多兒子

在眾多皇子中
想要脫穎而出
得要有人幫忙
有人靠老娘得寵
有人靠舅舅當宰相or大將軍
有人靠宦官幫忙

一旦奪嫡成功
能不對有功人員特別寵信嗎?

而明朝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避免外戚奪權
皇帝通常娶民女當皇后
很少有大官的女兒當皇后的
沒有了外戚干政
但是宦官當權的事就比其他朝代要多了

Nelson5 wrote:
為什麼皇帝要用太監掌管箝制人民的機關呢?

這類單位一定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掌管,
不只情報系統如此,軍隊也是一樣.
東廠的廠督或叫做廠公, 是由掌印太監擔任, 根據明史的紀載, 東廠始於永樂十八年,設有掌貼刑千、百戶二員,掌班司房四十餘名,十二伙當頭辦事百餘名,番役可千名。凡中府等處會審大獄,北鎮撫司拷訊重犯,本廳皆有人聽記,具口詞一本,於本日晚或次日奏進。每日兵部訪看,有無進部,有無塘報。京城各門,皇城各門,關防出入,俱有事件,或地方失火,或雷擊何物,亦奏聞。每月晦日,奏報在京雜糧米豆油麵之價。凡禁地人命,亦皆有事件。」

也就是廠公底下還管著千戶, 明代千戶是正五品, 所以廠公的品級至少是四品, 但權力遠大於四品, 像是魏忠賢掌言論箝制,握生殺大權, 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所以號稱九千歲

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的是, 重用宦官, 往往就是覆滅衰敗, 秦朝的趙高, 東漢末年張讓所領的十常侍, 唐玄宗的高力士, 唐肅宗的李輔國, 宋朝的童貫, 明代的王振,劉僅,魏忠賢, 清代的安德海, 李蓮英....


小豬翔 wrote:
我自己是不確定啦....(恕刪)
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死去二十年後,繩子失去了平衡,獲得了票擬權的內閣集團(大臣)變得更強大,皇帝一個人就要支撐不住了。這樣下去,他將被大臣們任意擺布。

苦苦支撐的朱瞻基(明宣宗)一步步地被拉了過去,正在這時,他看見旁邊站著一個人,於是他對這個人說:“你來,和我一起拔!”

從此這個人就參加了拔河,並成為這場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太監。

太監是壞人嗎?

至少皇帝不會這麽認為,在他看來,這些人很好,從小陪伴他一起長大,帶著他放風箏,陪著他玩耍,給他當馬騎,而且十分服從。

我們往往誤解太監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很多自幼和太監一起成長的皇帝是把太監當成自己的親人的,換了你是皇帝,你到底是喜歡一個從小到大無話不說,十分聽話的玩伴,還是那些表情嚴肅,經常批評自己,幹涉自己行為的大臣?

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前者。



摘自 明朝那些事兒
Nelson5 wrote:
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的是, 重用宦官, 往往就是覆滅衰敗

會重用宦官代表皇帝不信任大臣,好聽一家言.....
太監不是好東西,讀書人又哪裡是善男信女了

史書是勝利者寫的,掌握發言權的階級一向都是文人,以明朝為例,東林其實為禍不遜於閹黨,可是被醜化的永遠都是這群沒卵蛋的,至於"群賢畢至,眾正盈朝"為什麼還會搞到國家沒稅收,管它的,正人君子反正不會錯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宦官用的好,用的巧, 是要宦官離開國內到外面開疆闢土, 用的爛, 用的糟, 就是留在國內箝制人民

像是
鄭和也是宦官, 就可以下南洋,遊世界到處宣揚國威
魏忠賢也是宦官, 結果就是用像是剝人皮浸水桶這類的酷刑箝制人民言論, 讓人民敢怒不敢言


cckm wrote:
會重用宦官代表皇帝...(恕刪)
Nelson5 wrote:
宦官用的好,用的巧...(恕刪)

最終的問題還是在於皇帝為主的決策核心圈想法,
如果核心只剩皇帝和太監,自會流於偏失.....

設特務單位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老百姓/官員別亂說話,
當然也不是明朝才會有這種單位.
自古以來所有當朝者都不希望有人亂說話,
明代酷刑只是反映了那個時代對犯人的普遍做法.

皇帝和宦官一夥人未必一定就相安無事,
東漢末年宮中混戰,宦官也是打算挾天子自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