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_dick2 wrote:討論至今,突然想起一...(恕刪) 這根本就是另一種的沙豬主義。現在有外國人,禮貌性的全場用英文致詞,有什麼關係。讓他們也聽懂在講什麼,這也有問題?再說你不是說英文是工具嗎?即然是工具。這個副校長不是在用此工具而已嗎?難到在台灣人很多,外國人很少的場合用此工具就不行?就是什麼理論啊?
jim_raynor wrote:沒改名的話,為什麼自...(恕刪) 錯!My name is XX wu, or you can call me Kevin.有改名了嗎?老外通常聽了都不會覺得怎樣,為什麼你們會覺得老外會笑我們呢?
kevinwu6778 wrote:這根本就是另一種的沙...(恕刪) 小弟並非專家,也沒有參予過類似的討論會斗膽建議不要請聽不懂中文的人來或是快速略過一對多的演講不然就配同步口譯或是使用英文討論畢竟都請來了,也不是拿來當花瓶,擺在那邊鴨子聽雷效率很低
evil_dick2 wrote:大大,您大概真看不懂...(恕刪) 語言是工具,沒錯。那是單從學習的角度來看。但是你不能否認的是語文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徵。為什麼那麼多人學英文,還有老外也漸漸開始學中文?你為什麼學英文?是不是也認同學英文這工具對你有幫助?那幫助在那?是不是便於跟外國人溝通?如果我長期住在那地方,是會考慮取個當地的名字。我日本朋友曾說過要幫我取日本名,我就說,我又不講日文、又不住日本,取日本名沒多大意思。我又想起一個朋友,她有學法文,也有法國朋友,她希望有個法國名,那法國朋友也很熱心的幫她想了一個。在這之間,就只是純粹的喜歡擁有一個法國名。有什麼崇洋媚外的因素嗎?
evil_dick2 wrote:大哥,請問您從小到大...(恕刪) 不知新加坡的官方語文是什麼?不知新加坡的人口,以何種族居多?不知新加坡的經濟環境跟台灣比又是如何?我取個洋名,也跟這些人要劃上等號嗎?(君難道不見部份我國女生以舔洋屌為榮)你講的是事實,不過是少數人。再說這種人世界各地都有。
evil_dick2 wrote:由於業界在台灣多半是合資公司,不免俗的請了2~3位的外籍先進來跟大家研討分享。 這2~3位,不知中文程度如何?如果堅持只能用華語,那就要 “免俗”。“不免俗" 的請洋人來,也算一種崇洋媚外的心態。香港,星馬,也有不少華語很差的,尤其是一定年紀以上的高知識分子。
tcn1john wrote:那我也這樣說使用英文名字和外國人交友,有甚麼困難嗎?不想讓父母給的名字,被念的很奇怪,有困難嗎? ...(恕刪) 這可能與每個人的個性有關。「名字被外國朋友唸得怪腔怪調」,如果是到了影響交流的地步,那麼,想個辦法讓外國朋友能輕鬆發音,比方說,縮寫之類的,也是可以,不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立刻想到拿洋名字做解決方案。換個角度想:世界上這麼多民族,人家的母語姓名,我們要發起音來一樣也怪。於是乎,全世界都比照辦理,都拿約翰、珍妮當自己名字,這像話嗎?我一直推薦的早期的拼音方式,就是洋人發明的,理應方便洋人發音。可是換成我,名字被叫得「怪腔怪調」,我是一點都不以為忤。本來人家就是外國人,幹甚麼那麼認真?我大學時,班上有個韓國來的同學,每次看到我就笑。不僅他一個人笑,他還找其他韓國籍同學一起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的名字用韓語發音,是個「很好笑的東西」(我不知道是甚麼東西)。即便如此,我是絕無可能為他而改名的。
kevinwu6778 wrote:這根本就是另一種的沙...(恕刪) 我已強調過,這是行政院勞委會舉辦的"國內活動",那三位白人也是長期派駐上海的(甚至在當地有置產)...全場懂中文的,絕對是95%以上(你是公司主管,你會派不懂中文的同仁參加台灣官方舉辦的活動嗎),但英文到可流利交流的,我看不到3三分之一...工具要看場合用,語言也是~再舉個例子,總統(沒特定指哪一位總統)就算懂英文,但只要是在總統府接見外國官員,一定都說中文,再請翻譯官口譯成英文給對方,何故??
kevinwu6778 wrote:不知新加坡的官方語文...(恕刪) 星馬以前是英國殖民地,官方語言包含英文很正常不是嗎??台灣雖被日本殖民過,但光復時對中華民國而言只是一個省,再加上抗戰剛結束,於法統於情感都不可能將日文列為官方語言,但無論國台語在台灣都有一些日文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