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在那"XX祭"...到底祭什東西?

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
若固執的一成不變,不願接納與改變
那跟古代中國是一樣的....

faceless18 wrote:
那跟古代中國是一樣的........(恕刪)


更正為清末、宋朝會比較好,並非每個朝代每位皇帝都是不願接納與改變

秦朝、唐朝算是相當能接受國外思想跟外國人任職的朝代
秦朝甚至可以接受敵國的水利工程師為本國建設

最排外的應該算是宋朝,原因跟台灣差不多


使用"祭"這個自哪裡文化低落 語言文化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會互相影響的 那難道日本人從唐延用自今的漢字 日本就文化低落阿?? 那我們台語中有些也沿用了荷蘭.平埔族語.日語是不是都不要用了??這些不就是台灣的文化?? 不也都受到歷史演進的影響 難道你就要拋棄這塊土地過去歷史?? 還是你自己又被仇恨心給蒙蔽
用戶名稱是我 wrote:
使用"祭"這個自哪裡文化低落 語言文化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會互相影響的 那難道日本人從唐延用自今的漢字 日本就文化低落阿?? 那我們台語中有些也沿用了荷蘭.平埔族語.日語是不是都不要用了??這些不就是台灣的文化?? 不也都受到歷史演進的影響 難道你就要拋棄這塊土地過去歷史?? 還是你自己又被仇恨心給蒙蔽


問題是,櫻花祭,花火節,並不是日據時代開始使用然後流傳到現在的詞彙。所以應該說不上是歷史的演進。

如果"祭","花火",大家可以接受,繼續使用,變成一般詞彙,那就是歷史的演進了。

F0129 wrote:
問題是,櫻花祭,花火...(恕刪)


花火還好啦 漢語本身就有"火樹銀花"這個詞 用花火來解釋並無不當
因為花火可以解釋成像花的煙火

至於"祭"

中文跟日文都有祭拜或感謝的主體,日文只是從以往的神明擴大到對客戶而已
有句話叫做客人是神,日本人的感謝祭就是這種觀念的延伸

"拜"這種舉動只是一個動作 這個動作可以解釋祈求鬼神精靈的護佑或是感謝祂們過去的照顧
台灣的傳統宗教是有所謂向神"借"運的儀式,同時相對的也有還願的風俗
因此基於"感謝"意念的"祭祀"是存在於台灣的
其實舉祭孔大典就好了,祭孔大典的祭就是感謝孔子

只是商人對於"祭"把他亂用而已
最明顯的大概就是海洋音樂祭 因為實際上它就是商人主辦的 最早應該叫音樂節
而台灣商店的感謝祭比較像是賣剩大出清而不像日本商店的感謝祭可以感受誠意

九族櫻花祭是有感謝的對象歐,九族櫻花祭是感謝日本贈送的櫻花所以才有的
(不過用到"祭"這個詞來感謝日本協會是真的有點誇張)
桐花祭也是有典故的(先不管有樣學樣 不知自己在感謝啥的城市除外)
桐花祭就是真的有感謝客家人祖先的意涵在 只是最後變樣像是在賞桐花而已


fdfdftr74 wrote:
怎麼都沒有日本感謝台...(恕刪)


對啊
日本人真不懂知恩圖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