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談談台資企業為什麼在大陸發展不迅速(金融類)

LZ犯的錯誤其實是不懂得換位思考
我也是大陸人,也在蘇州,在台資製造業工廠也做過,金融業不懂,但是我想基本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首先說薪資問題,
台乾的薪資確實比大陸籍同級別員工薪資高,但人家比照的是台灣的薪資水平,台干跟你一樣,在台灣上有老下有小,又是背井離鄉來工作,無親無故,不可能按大陸的薪水領,否則誰願意來大陸,試想把你外派到朝鮮,讓你比照當地一個月領差不多30塊人民幣,你願意嗎?

再說關於「台干'這個稱謂,台干不是職位名稱,而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個對台灣籍員工群體化稱謂,台干本身也不代表什麼等級,只是一個稱謂!是有人自己心理上將其打上某種符號,形成高低落差;

還有台干優越感的問題
這個不是公司的企業文化,我想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讚同這種文化,而是個人問題或者是一個群體的問題,這是環境造成的問題,並且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古代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稱其為南蠻,上海人到了西部小縣城照樣有優越感,蘇南人也是瞧不起蘇北人。這個優越感不是台灣人獨有,我想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至於本土化的問題,台資企業跟歐美日韓企業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大陸人台灣人有共同的文化,共通的語言,風俗習慣,甚至思維方式、做事原則都很類似,台資企業不需要那麼本土化。一個台灣人去拜訪客戶,他說他是廈門人,對方能分辨得出了嗎? 台灣企業的本土化只需要適應大陸的一些經營理念和官場文化即可,畢竟原來是個小市場現在是大市場,台灣是民主社會,大陸是關係社會,事實上台資他們學的很快!因為我們文化相通。

還有關於洗手間,食堂這些巴拉巴拉的問題,更不是台灣企業獨有,陸資企業也一樣,有等級區分,才有上升的動力,像80年代之前,干與不干一個樣,誰願意去奮鬥?,大家都是吃大鍋飯。

同工不同酬很正常吧,被公司外派他國,本來薪資給比較高,機票補助當然要。台灣國內,你要自己到外縣市工作,也沒有交通補助。
本土化?!哪家公司到海外開分公司,設場,高層,主管階級也都是用外派方式。重要職位當然要守好,不然離總公司遠,哪天被搞垮都不知道。

我合作的公司,中國有分公司有當地人當主管,主要窗口會是中國人,但是總公司一定會派一個總公司主管堅督,甚至很多時候中國這位主管做不了主,要直接對總公司那位最快。這就很明顯中國主管只是空有職缺無權,也許這是你指的*本土化*
雖然聽起來不爽,似乎也沒什麼能反駁的。


tyyan2 wrote:
LZ犯的錯誤其實是不...(恕刪)
台資製造業待遇會比陸資製造業差? 你是說國企嗎?
薪資差異與同工不同酬是很難克服的,
我也是金融從業相關產業,
日本公司,我們光薪資就分三種,
就算你幹到一樣職位,
不是日籍或皇民,
就是低好幾等的薪資。
哇,樓主一年大約RMB22萬,就是大概110萬台幣,每個月有90多k

hihisayhi wrote:
我在蘇州呆了1.5年...(恕刪)



哈哈,如果有機會是可以一起吃個飯,不過我要到浦東出差~~~~~~


也許每個機構不同,我也說了只是周圍的一些朋友的情況和我自己短短幾天的感受~~~~
每一個回復我都認真看了

有些朋友誤會了我的意思,當然我也不打算辯解


我並不是說同工不同酬是錯的,也不是說做個幾年就想升職什麼的,我想表達的是台資金融公司讓一般的陸籍8員工看不到上升空間,也就是無論做多久似乎都沒有用


我想表達的總的來說就是這個,不是說外派的工資一定要一樣,看得懂的人自然會理解,想反駁的人也正常,總之,和諧交流吧!!


另,樓主現在已經離開台資公司了,大概只在那邊工作了幾天,目前在一家國內股份制銀行工作,薪資待遇也是差不多一年20餘萬人民幣,但是感覺舒心得多


還有,我不是什麼富二代官二代,但是說進國營單位都要拼爹的,那隻是少數人有個有權勢的爹,更有甚者說當保安都要有關係?拜託,那都是外包的好不?都是專業的保安公司派人來的!!不要以訛傳訛


總之,謝謝大家,我有些語言並沒有表述很清楚,但是請注意我說的是整體氛圍,並且我也沒有說我的感受一定對,同樣的,也別用你的定義來衡量事情對錯或者觀點對錯!~~~~~~


再次感謝。
樓主妳好

大陸本身政策對臺灣和國外其它金融公司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這點妳應該知道吧?

在加上大陸對於金融公司設立點及營運項目等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這點妳應該也知道吧?

在這樣的前提下~有著您說的差異性

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本土化不在於企業本身問題,而在於當地政府單位對於外來企業的規範

姑蘇城小喵 wrote:
大家好,我是蘇州的金...(恕刪)

tyyan2 wrote:
LZ犯的錯誤其實是不...(恕刪)



前面的基本讚同,但是最後一段,我不置可否,你沒有認真看我寫的


我說的是他們「按照台灣人、大陸人」分餐廳,並不是按照層級分餐廳,按職位層級分餐廳很正常,但對方是哪怕一般基層員工都是到「台灣人餐廳吃飯」,請看仔細。~~~



我再次強調一遍,是「整體氛圍」,謝謝。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看看以後的發展自然便知道什麼公司制度好,什麼公司制度不好,且待它三五年再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