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應該是在遠見還是天下雜誌十幾年前刊登的,我看過
記者在關於環境跟生活品質與所得是否成正比,提出的對照相當極端

不過當時福利政策寬鬆,fish n chips 兩個漢堡七塊多
剩的錢買四罐廉價啤酒(或許是一打/18瓶pack平很多)
海邊的魚也還沒被亞洲新移民抓光(鱸魚可能是筆誤吧?)
倒也是有可能
「地獄在人間,人間有天堂,問君何處去,但憑一念間。」
窮國家也有杏花村 富國家也會有乞丐
人比人氣死人 自己快樂比較重要
我深深體會一句話 在台灣
賺的越多 花的越多 賺的少就花的少
你年收入1000萬你就開進口車住豪宅
你年收入50萬你就騎摩托車住小公寓
一樣是過日子 你自己決定怎過日子
如果大家都是富人
誰去當低下階層的人
要調整好心態 過自己最好的日子
這才是重點
hcshih wrote:
1. 領失業救濟金,...(恕刪)


2001年澳幣換台幣有破1:16, 可以差不少, 廉價的東西是有可能的, 個人感覺澳洲物價markup很高...

澳洲人口和台灣是差不多的, 根據2007 census, 有2100萬人, 台灣在2004年有約2200萬, 扣掉在中國十幾萬大軍, 是差不多的. 我覺得人口多少加高密度並不是只要原因, 因為新加坡就不錯, 我覺得是生活品質觀念/態度的差異. 像新加坡 , 澳洲, 紐西蘭, 生活環境我感覺都是差不多, 都是那一個調, 並竟都是近代歐洲的殖民地, 某種程度繼承相當的觀點. 台灣近來到是受日本和中國影響較大, 就如同我去韓國感覺它生活環境和日本/台灣比較接近一樣. 當然, 後天的發展和規劃也是很重要...
如果沒有政客的口水戰
如果大家都一起打拼
我想都是快樂的
其實台灣的基本生活消費是很低的就算漲價後
還是比國外便宜很多
主要還是薪水太低了!!
我舉個例在加拿大, 發報紙的一小時15快
開禮車的一小時30-40底薪, 還可以拿小費
設計公司的職員起新就是3500起跳
jetcat wrote:
有可能是盲鰽(bar...(恕刪)


大大
也住墨爾本喔?

我以前年輕時喜歡在那裡試車!
連續彎道兼髮夾轉的!

不過在YARRA河畔? 我可是只有當環保局的志工
因為我都釣不到魚, 就再那裡冷颼颼的看其他人一條接一條的釣
台南市的虱目魚多到滿出來
運河旁邊一堆人在釣
一下子就釣一尾
大一點的有到30~40公分
小一點的也有20~30公分
安平港三不五時也看到魚跳來跳去
只是運河裡的魚
我不敢吃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楊修 wrote:
稅金=>政府=>政治文口水戰=>筆戰後被刪

老實說澳洲的人口跟土地不是小小的台灣能比的

如果台灣的土地跟澳洲一樣大,也許也能跟他們一樣享受到美好的大自然吧


坦白說個人以為第一篇回文就講到重點了
問題在土地面積及人口數量比重

澳洲土地相較人口太大太廣
所以人民可以輕易享受自然資源帶來的好處

bcheng1 wrote:
台南市的虱目魚多到滿出來
運河旁邊一堆人在釣
一下子就釣一尾

安平港那邊有人在在餵魚。用土司但是不知道是否是壞掉的?
我看過灑一大片。
下圖 一塊一塊白色就是土司。

Delavi wrote:
吐槽一下.....小...(恕刪)

文中沒有說到那位外國陌生人是去吃麥當勞 @@"

在台灣,即使在早餐店也買的到"漢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