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160分
文章編號:83361476
個人積分:7738分
文章編號:83361705
White bear wrote:
因為你一直質疑醫生為什麼不做更多檢查,我只是在跟你說明為什麼醫生不做更多檢查。你一直認為你遇到的那些醫生做的是錯的,都給你誤診,我只是在告訴你他們的醫療看起來並沒什麼問題。你要繼續不信任醫師就隨便你吧。反正你比醫生還厲害,該做什麼檢查自己決定就好了。
就連完全沒症狀的人都可能有腦瘤,有那個醫生敢認為“不可能”是聽神經瘤?只是沒有確切病症的情況下,不想貿然做昂貴的檢查。
要防止例外發生?所有人一進醫院,不論症狀,就通通做全身電腦斷層,MRI吧,但就算這樣搞也還是有可能有漏網之魚。
沒想到你事後又編輯了這麼多留言,看起來你可能是相關從業人員,不然怎麼會這麼生氣!
我也沒說我比醫生厲害啊,也沒說我不信任醫生,就是因為太信任醫生了,才會一個耳鳴拖了一年多才被檢查出有腫瘤,這當中我所遇到的醫生診斷方式你又沒看到,如何能斷定我的想法是錯的?而且幫我檢查的醫生除了最後一位之外,都很明確的告訴我耳鳴就是這樣了,根本沒人會聯想到腫瘤!而且診斷是要循序漸進的,一進醫院就照MRI?你是在開玩笑嗎?這個應該是診斷到最後還找不到原因的時候才做的最後檢查,至於要不要做,願不願意做就由醫生自己決定了!
所以找對醫生很重要,也祝樓主能找到對的醫生做完善的檢查!
年齡是重要危險因子;醫師會給予你描述的症狀加分,會比較容易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個人積分:589分
文章編號:92225927
CCTA要自費,高解析度的很貴,好像要25000?雖然安全但是性價比不高。
因為目前國內都是人工判讀影像圖檔,醫師功力經驗有差別。
就算發現有問題,還是要心導管進去察看確認。
國外已經在使用AI判讀(可以上網蒐關鍵字Cleerly),會有全量化數據報告,可區分低衰減班塊(軟斑塊)及未鈣化斑塊(纖維化斑塊)及已鈣化斑塊,可推算出斑塊體量,比鈣化指數更具醫療指引價值;一致性及準確性高,已經很接近心導管檢查的效果。甚至連FFR-CT都能做,準確度也高,可能不便宜。
另一個重點功能是;對於致力於藥物或飲食及生活型態改善,補充營養劑想減緩甚至消融軟斑塊的患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客觀印證工具。
高階CCTA,如果有AI的斑塊型態判別及軟斑塊(危險性高)的體量分析;對於積極生活型態改善,運動,補充劑,吃藥來治療,想確認達成穩定鈣化斑塊,消融軟斑塊的治療效果;則是極具參考價值的追蹤對比工具。
任何檢查都可以請醫師幫忙做;只是可能需要自費。願意付錢,甚麼都行。
個人積分:495分
文章編號:92226194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