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妳)贊成結婚不生小孩(不包括無法生育的)繳社會捐嗎?

tetjk wrote:
另外, 由於社會低下階層及與外籍新娘所生的劣幣將會驅逐少數所謂菁英份子所產下的良幣...(恕刪)



首先
我希望您能可否先定義一下,您所謂的"低下階層"&"菁英份子"指的是這社會的哪些人?
還有想請問一下,所謂的外籍新娘又與"劣幣"的產生有何絕對直接的關聯?

再來,關於"贊成結婚不生小孩(不包括無法生育的)繳社會捐嗎?" 這問題
我是不贊成的,不生育不是罪惡
生育小孩在小孩在長大成人可以貢獻社會之前
這些小朋友也受到了國家資源的照顧,也動用了社會資源
但是父母有多對這社會國家付出更多嗎? 大家都是在一樣的稅制基礎
甚至有小孩唸書還可以節稅

在樓主只想到自己小孩將來要付出多少的同時,不要忘記,這些小孩成長過程同樣受過了多少國家的資源,這些國家的資源,同時也有來自於沒有生育小孩父母的貢獻,不是嗎?

如果結婚不生小孩的父母要額外繳社會捐
那是不是有小孩的父母,在小孩長大成人前,也要額外繳社會捐???


rice7361 wrote:
就我所知:
1.老人津貼
2.搭乘公共交通公具半價或免費(政府編預算補助)
3.醫療資源(白天去大醫院看看那些人在看病比較多)
4.老人院
5.公共建設(如無障礙空間)

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共政策是針對老人照顧的


同樣反過來說
也有很多公共政策是針對兒童小孩照顧的,不是嗎??
我們都站在歷史的這條線上, 前面的多照顧一下後面, 後面多考慮一下前面, 這條線將不斷的延伸下去.
agassi0826 wrote:
同樣反過來說也有很多...(恕刪)


沒錯丫!
公共政策除了照顧全民之外
一定會針對弱勢的族群去作加強以確保都能得到照顧
小孩和老人都是一樣

但是小孩是未來國家的動力和根本
世界各先進國家為了提高生育力
都是絞盡腦汁提供各種方案去鼓勵生育
因為他們是國家的重要資源
政府花這些錢比較像是在投資

父母生一個養一個小孩要花多少精神
長大以後也不要求回報
就像您說的都去貢獻社會了
以使用者付費的角度社會得到貢獻本來就應該提供社會資源
在父母沒有得到什麼回報的現實下適度的減輕他們的負擔也沒什麼不對

問題是現在國家對於小孩的投資太少
只會叫人多多生小孩也沒什麼其他作為
不願意投資只想叫所有的父母自已買單
大環境愈來愈差當然走向惡性循環


hahahahaha10 wrote:
慢慢的, 台灣越來越...(恕刪)

這樣的論點很奇怪,為何不找不繳稅的大企業,(又要免稅,一要繳稅就砲轟政府),
我現在單身,已經繳了單身懲罰稅,為何還想巧立名目,
若是如此,那小孩多的家庭,
食物消耗多,加徵食物稅,
馬路用的多,加徵馬路使用稅,
水喝的多,...............................

是這樣推論的嗎?
為何不追究大企業逃漏稅、政府浪費稅收、民意代表(政府)貪污,
而是想由社會上屬於弱勢的人開刀呢?
VIP會員資格是垃圾
a171801 wrote:
這樣的論點很奇怪,為...(恕刪)


應該這麼說吧
在考慮社會正義跟法律公平性的同時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
其實社會正義跟法律公平性都是站在有權勢那一邊

保護弱勢 關懷弱勢
只是避免弱勢叛亂與加強控制力的手段
鞏固社會底層的基礎
以利金字塔頂端階級的穩定
就算只有zaku 也可以把Strike打下來..
法國的生育率跟台灣差不多低
主要原因包括經濟不景氣導致失業率高
25歲左右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0%左右
使得年輕人養不起 根本不願生育
此外在多數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 小孩子是消費財
所以生小孩是種負擔
(看看大公司小老闆就知道)

要說負擔
政府浪費納稅人的錢 那才是負擔

lion wrote:
這種論調是很詭異的....(恕刪)


「其實生不生是個人人生自由選擇,不過不要忘記,不生育不代表不存老本,只要自己老了還有辦法自己養活自己,我想那是他的選擇。」

這位大大,你說的真好,我同意。

我結婚6年多,不打算生小孩,老了時也不願意拖累別人,所以有做好存錢計劃靠自己來養老。
我認真工作賺錢,政府要課我哪些稅,我也不抱怨,每年都老老實實的繳。
但看到那些沒有工作、卻「敢」給我「繁衍」一窩後代的X男女,
在媒體面前理直氣壯或是假裝可憐的要求社會資源援助他們 (社會資源不就來自於我繳的稅嗎?)
現在又看到有人主張要對我這種不生小孩的人罰錢......

提出這種主張的人如果是做決策的公務人員,
那我只好想辦法移民離開台灣了。

自己做了生小孩的決定就要去承擔後果,無需嫉恨和你做不同決定的人。
不生小孩的繳社會捐?稅....不如
獎勵生小孩真的多一點補助之類的,例如教育補助或是兒童健保之類的

不過我覺得,社會其實還需要多立一點法來懲罰那些生完小孩又不好好照顧的家長
或是,管教不當的家長(不當的體罰,或是不會管的這些都算)也要受罰

偶爾看到一些沒禮貌的小孩,甚至自己犯錯在先的小孩
家長竟然還理直氣壯的責備對方,真令人覺得這家庭的管教真是失敗....
這樣的小孩長大,真的很難指望他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自由經濟的立場下,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也有選擇的權利,
因此,每個人也在自己的預算限制式下,決定生不生小孩。

若是有人在考慮了本身的所有的因素後,
決定結婚且不生小孩,想必她也是將他未來的生活、退休金、保險等等,
都考慮過後才做出的決定。所以老了後,自己年輕時存的老本就可以派上用場,
根本不需要老人年金或是小孩養育來生活。

但是以上都是在自由經濟下的最適解! 最理想的運作狀態。

政府的存在干預了每個人自由意志的運作,試圖在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的旗幟下,
影響每個人的決定,稅就是最大的工具,進而扭曲了資源的分配。

在開板主題所謂的社會捐下,一定會有部分的人因此而改變決定,加入生小孩的行列(邊際族群),
等於是不生小孩的被課稅去補助生小孩的人! 因此也排擠了不生小孩人的消費、投資等,
改變了他們原先的規劃,至於社會捐這筆錢應該用到哪也會有爭議,
補助生小孩的人的奶粉錢? 補助所有老人,成為老人年金基金?.....?

到底多少的福利政策才是最適的,經過這麼多年,還是很難有答案吧...
最好的還是給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機會,相信理性的大家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政府的任務應該是有效率地運用稅款,幫助真的該幫助的人,將錢用在刀口上才是,
加稅的方式整個來說並不能提升社會的最適狀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