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新聞報導或片面知識就一直批評
這並不是很好的現象
也間接證明台灣人常常出現很多不知所以的專家、評論家
因為許多人並不懂得「專業」是什麼
建構式數學本來就不是唯一的教學法
他本意是好的
希望學生在學習或解題的過程中
能夠思考不同的解決方式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也是這樣?
那問題出在哪?
我想有一部份是學者與高層的問題
建構式數學當初剛推行時
不少人視它為提升數學能力的救星
於是大力推行
在沒有完整配套與教育的情形下
變成了一種「政策」
很多老師根本連建構式數學是什麼都還不太清楚
就「必須」使用這樣子的教學方式了
也就是各位看到在很多報導中出現的不倫不類教法
(但是,也有很大部分是我們的記者誇大與不瞭解)
我想說的是
建構式數學已不是「規定必用」的教學方式
大家也不必再吵這東西
如果你曾經看過台北某所建構式數學的實驗學校
以正確方式長期教導建構式數學的學生
他們的思考能力及多元性是值得讚許的
現在的人們太講究速成了
很多事情不是一時三刻就能看出成果
尤其是教育
所以希望教育部的高層們
在推行一項新政策時
請多多實驗、觀察
並多與國外教育接軌(多一點國家)
看看別人怎麼做
而不是成天喊口號....
中國人跟台灣人一樣會喊口號,超會想
想出一堆口號卻沒實際成效
跟打嘴砲有啥不一樣?
我是Hiroyuki
(我小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快 20 年了)
說實話我不了解『建構』式數學的意義在哪哩,如果是說要把四則運算的原理,在學習的時候都可以用白話說明,並且翻譯成算式的話,那麼我學的的確是建構式數學。
記得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學代數,那時我們老師教移項,的確是
X+2 = 3
X+2 -2 = 3 -2
X= 1
這樣去證明的,我也很好奇如果不這樣做,要怎麼能讓小朋友理解數學?
直接移項?省省吧,誰看的懂?
背誦九九乘法之前,老師也有花了很長的時間說明為什麼要背誦這個,這個跟建構式數學好像並無二致,但是後來我們就把九九乘法背的爛熟 (小學二年級前的暑假),然後也用的很順利。你了解了之後,用熟了就自然而然會背起來,不常用的就會被遺忘,這個很合乎生理阿。
像前面 GK20 大大所說的分數用白話翻譯的概念,我們在小學的時候真的就是這樣教育的,你把分數相乘的式子的分子分母順序寫錯了或省了幾個步驟,還會被罵,說你這樣寫出來的式子 『完全沒有意義』。現在我真是感謝他們,讓我演算算式的時候,都很清楚目前進行到哪哩,也可以隨時改用白話說明。大學七年,我也靠著家教數學賺進百萬,這全部都是因為在很小的時候,曾經有人告訴過我,每一個數字和算子,都要符合題目的意義。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GK20 wrote:dalay wrote:
99 X 99 = (100 - 1) X ( 100 - 1) = 10000 - 200 + 1 = 9801
不是更快乎?
99 X 99 = (100 - 1) X ( 100 - 1) = ((100 - 1) X 100) - ((100 - 1) X 1)
= (10000 - 100) - (100 - 1) = 10000 - 100 - 100 + 1 = 9801
快?
要快的話 按計算機最快了﹗ 如果考試是要考誰算的快 那我們干脆全部的小朋友都
發一個計算機好了 沒多少錢吧?
1. 99 X 99 = (100 - 1) X ( 100 - 1) = 10000 - 200 + 1 = 9801
2. 99 X 99 = (100 - 1) X ( 100 - 1) = ((100 - 1) X 100) - ((100 - 1) X 1)
= (10000 - 100) - (100 - 1) = 10000 - 100 - 100 + 1 = 9801
以上的兩種算法,小弟認為都要先向小朋友解釋數字的分配律!
然而,分配律應該是在國中或是小學高年級才會提到的吧?!
另外,如果學生問起為何會有分配律的話,那大學裡的的數論也是跑不掉的。
嗯,提早讓小朋友學到更深的理論基礎也是不錯啦。
(好吧,我承認這篇是亂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