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數學問題,該如何解釋給孩子知道?


漂浮星球 wrote:
反正什麼鬼都要往教育上扯就對了?

小一有幼稚到貴跟便宜都沒概念嗎?是我期望值太高還是你標準太低?..(恕刪)

這位先生應該還沒有小孩吧
很多概念對我們大人來說當然理所當然
但對大部分小孩來說卻都是新的理解與認知
少部分邏輯與理解能力高的小孩當然一點就通
但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多次的經驗與練習才能領悟

正如我們大人學英文文法也是需要很多的經驗與理解才能活潑運用
不是生來就會的吧

Cullegg wrote:
孩子,你比我小三十歲....
你現在七歲,那爸爸我幾歲?

7-30 = -23
我還沒出生?..(恕刪)

拿已知誰大誰小的例子當舉例 , 我個人認為不是很好, 因為已經先入為主知道要用加
樓主寫的這種題目給的已知條件是不會先告訴你哪個大(貴)哪個小(便宜) 的






-----------------------------
這是哪個學校出的題?
基本上小一不應該出這種拐好幾個彎的應用題

1)一枝鉛筆賣4元,一個橡皮擦比一枝鉛筆貴8元,一個橡皮擦賣幾元?

2)一枝鉛筆賣8元,比一枝原子筆便宜7元,一枝原子筆賣幾元?

孩子的理解沒有錯誤,貴是加,便宜是減。

我建議你可以從孩子已知的認知上去延伸,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如果寫成算式

第一題
橡皮擦=鉛筆貴(就是加)8元
橡皮擦=4+8=12元

第二題
鉛筆=原子筆便宜(就是減)7元
8=原子筆-7
原子筆=15

當然,先讓孩子判斷誰比較貴誰比較便宜也是一個方法
小一生 通常對國語文字不太理解

比>>> 是捨意思 從這方面去作解釋
多 是捨意思

因為 小一還在建構中 對數理轉換文字部份 還不夠體會
從文字方面去 讓他理解 會比較妥當
親愛的馬桶 wrote:
正如我們大人學英文文法也是需要很多的經驗與理解才能活潑運用
不是生來就會的吧

他不用~ , 他只要多看幾次就會了~~~

不然怎有那自信說出 "你在讀書時老師沒教過你要仔細看問題嗎?"

也就是說 , 他的求學過程 , 老師教他要仔細看問題 , 不用看程度 , 仔細多看幾遍就會 , 就算題目的文法超出他的程度也是一樣.....

AlNiCo wrote:
我解釋了很久,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題型2的問題,為什麼是用加法計算
我擔心我解釋越多,他會把最基本的概念搞混


同樣的,減法也出現類似題型2的題目,孩子看到"貴",直覺上就是使用加法

我該怎麼解釋才能讓孩子懂呢?..(恕刪)


這種情況, 以後遇到的機會還很多. 我的做法是先把題目的語法和數字改得較簡化, 讓小朋友去自己推出正確的邏輯性.我覺得很有效.

像這兩題就可以修改成
1. 铅筆1元, 原子筆比铅筆"多"1元.

2. 铅筆1元, 铅筆比原子筆"少"1元.

讓小孩以自己的理解力和手指頭去推去加減和"多""少"對應的闗係和正確答案.
再去代入貴=多, 便宜=少,
最後再把數字還原成題目中較複雜的數字.
我國小5年級前也有應用題障礙..無法把文字轉換成算式
不過看完以前很紅的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後,國小數學就滿分隨便拿了
AlNiCo wrote:
請問1)一枝鉛筆賣4...(恕刪)


文字理解,就是應用題的意義。

先問他誰多誰少?

很快就會釐清了。
我用600D寫日記
AlNiCo wrote:
另種題型
2)一枝鉛筆賣8元,比一枝原子筆便宜7元,一枝原子筆賣幾元?

孩子不理解這題,認為"便宜"兩字就是用減法計算
所以寫出的答案是8-7=1元...(恕刪)


常常數學老師都會說,數學不好是因為看不懂題目
看不懂題目不是數學不好,是國文不好
這樣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嗎??

一枝鉛筆比一枝原子筆便宜7元
孩子要先看懂這句話,這句話是表示,鉛筆貴還是原子筆貴
搞懂這句話是哪個貴,自然就不會搞錯要加還是要減

舉例來說麥香紅茶10元,藍山咖啡20元
麥香紅茶便宜,藍山咖啡貴,這是不會變的
我們說:
藍山咖啡比較貴,藍山咖啡比麥香紅茶貴10元
麥香紅茶10元,所以藍山咖啡就是10+10=20元

但也可以這麼說:
麥香紅茶比較便宜,麥香紅茶比藍山咖啡便宜10元
如果藍山咖啡20元,所以麥香紅茶就是20-10=10元
如果麥香紅茶10元,所以藍山咖啡就是10+10=20元

數學問題是不知道20-10=??
國文問題是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

親愛的馬桶 wrote:
拿已知誰大誰小的例子...(恕刪)

用已經知道、容易理解的例子來解釋"比"的用法,應該比空穴來風解釋來的好

另外
我不覺得國小出這種題目有啥不對
這題是教導、訓練文字邏輯觀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