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恢復18%


JasonQ wrote:
你的想法很奇怪, 若照你的邏輯來看:

家裡不坐飛機的, 是不是可以用相同的想法拒絕繳交稅金來蓋機場?

當年停建核四的賠償金, 是不是要當年的政黨賠償, 或者更延伸到投票給那個政黨來執政的人民來賠償?
...(恕刪)

你的想法更奇怪,若照你的邏輯來看:
當年近50%的稅收都拿去養軍隊,還騙說要反攻大陸,這筆天文數字的錢是不是要當年的政黨賠償?

追夢的傻子 wrote:
政府只要不動用這筆錢直接存二年期複利定存,請問會有產生損失嗎?政府根本不用出半毛錢,所有損失都是政府造成的,這麼簡單的事,卻不懂,還是非不分,可悲!

拜託!

勞退基金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勞退基金?

政府幫勞工存錢、投資,賺了分給勞工,賠了也保證有2%利息!這較勞工自負盈虧?

你講了一堆火星理由,我真的看不懂!


另外,這一、兩年勞退基金賺了不少錢,你不知道嗎?

viewsigma wrote:
前面我才提到我老爸當...(恕刪)


現在還是有一天2500的苦力工 但拿那個跟公務員環境相比?
還有所以可以乘以30因此一個月就有七萬 這樣可以用正常健康的身體活幾年 有多少人可以承受
如果公務員的工作跟那種苦力勞工一樣 就不會有人講話了 要這樣扯 乾脆說路邊小吃店做的好的一個月還可以10萬以上
比較要用相對等的 要比也要比一般上班族
台灣一般企業平均壽命是13年 在有新制前(這制度的確比較貼合實際狀況) 有幾個人可以真的領到退休金
不是大家都再統一 台塑 奇美實業上班的

viewsigma wrote:

如果這樣不算是高薪水(跟軍公教人員比起來)

真不知當初那個景氣的年代所謂的高薪是多少

軍公教人員跟那些高薪又差了多少



你講的七八萬, 大概也都是技術工或小生意人的行情, 一般內勤職員沒有那種價碼,

我記憶中內勤大約是兩萬三到三萬五之間, 超過四萬已經是主管職的水準了. 所以

你從軍的行情大約就是在民間文職的低標這邊.....不過當時景氣好, 大家收入差異

也大, 還有汽車師父跟我說他那時光修車一年可以賺兩百萬....

viewsigma wrote:
前面我才提到我老爸當...(恕刪)


不用再扯了好嗎? 尤其你那句 "如果不當公務員, 不知買幾間房子了"
20年前中南部的建地地價普遍高於現在, 部分是炒股炒房的結果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如果民國80年那時均薪是7-8萬, GDP不會只有7400美金
20年前不是經濟好, 而是有一波金錢遊戲
那時股市被亂炒到1萬多點, 後來泡沫了, 跌到2000點

ruby6436 wrote:
如果民國80年, 外面隨隨便便應該都會有7~8萬左右
那台灣那時的國民所得應該是30000美金

是不是隨便都有7~8萬,我不清楚!

但是請把小朋友、老人、家庭主婦、好吃懶做等等沒收入的人都算到分母,再來說平均國民所得!

tsushi wrote:
看來兄臺年紀跟我差不多
有數據顯示那時候軍公教人員薪水比外面低的資料嗎...(恕刪)

我也不清楚!

不過民國86年,我當兵的時候,我的副營長做8年就退伍,去當證券營業員,還跟我說,他這一兩屆陸官,大約一半都辦退伍!

還有,我記得那幾年軍校都招不到學生!

tsushi wrote:
現在還是有一天250...(恕刪)


之所以會舉這種例是因為小弟的父親是泥水工
自己身邊的例子比較有說服力
主要也只是在說明當初那個年代的普遍高收入跟軍公教的對比而己
不當之處請多包涵
ruby6436 wrote:
不用再扯了好嗎? 尤...(恕刪)

這位小弟大概不懂什麼叫地下經濟...
我前面就有舉例過我77年打工的收入,
一個月不含加班費是2萬初,
還比當時基層公務員薪水高,
但公司報給國稅局的就是一個月13500,
早年根本很少有商家開立統一發票,
一大堆地下經濟都沒列入....
帳面的數字根本無法反應實際所得....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han172189 wrote:
是不是隨便都有7~8...(恕刪)


那時有工作的人比例和現在是差不多的,
20年前只有一波金融炒作, 錢都是虛的
沒甚麼經濟非常好
那時鄉下的建地都到一坪8萬, 20年後的現在大概剩5萬不到
不要再把那波炒作來說嘴了, 高點買股和買房的都很慘,
很多人都把錢從銀行拿來做金錢遊戲, 才造成那時高定存利率的現象
那波全家自殺的常出現在社會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