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8d2 wrote:有個疑問啊劇中好像很...(恕刪) 百度找到的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了。約春秋、戰國之際,還出現了寫在絲織品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所以帛書不及竹木簡書普遍。東漢時出現了用紙抄寫的書籍,紙既輕便又易於書寫,價格也比較便宜,於是逐漸流傳開來。到了晉代,紙書完全取代了竹木簡書和帛書。到東晉,已經規定官方文書一律用紙書寫了。因而在當時已成為資訊傳播的工具了,但唐朝初年,紙並不普及,因為一般群眾,尤其是農民,對紙的需求很少,除了用來擦屁股的劣質紙外,他們是不會花錢去買那些美觀,但卻很貴的文人紙的。紙到宋代才成為大眾消費品。參看《中國印刷通史(修訂版)》。
風城雲 wrote:不曉得古代沒有草紙之...(恕刪) 聽說過早期台灣鄉下用一種白麻桿當草紙. 這種白麻桿質地很輕, 容易折斷. 中國很大, 各地應該都有容易取得的東西吧.沒有紙的時代, 人們使用文字真是精省. "是的", "我同意", "好的",等等說詞, 全部用一個 "諾" 就打發了.廢話連篇, 應該是發明紙後才有的壞習慣.
AthenaNeptune wrote:聽說過早期台灣鄉下用...(恕刪) 長知識了,古早人真得很不便呀...而且古代人不太洗澡的不知道會不會癢癢的史書也因為用字精簡,我覺得很可惜...很多細節都不在當代會容易曲解其意思
風城雲 wrote:長知識了,古早人真得...(恕刪) 古代沒有空氣污染問題吧所以除了流汗.應該不致於太髒?不過想想也沒電力.王公大臣還有專人搖扇而一般貧窮老百姓嘛...有些工作. 流太多汗.那豈不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