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22k還不是最差的,17k準備上市

linus li wrote:
別無它法...(恕刪)


別無它法, 那就下台換人, 饒了台灣 !

===============

王振堂指出,例如內閣寄望大陸光客創造台灣就業機會,但實際上,台灣就業問題不能單靠觀光來解決。王振堂表示,政府應該提出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政策,用很多勞工、技術人員,創造就業環境,但政府聽不進去
Pieceofcake wrote:
別無它法, 那就下台...(恕刪)


講誰也會講, 做起來真那麼簡單, 前8年怎麼屁都看不到那麼一個

你去問每一間大學的政治系教授, 問他們藍綠在經濟政策上的分別

他們都會告訴你其實並沒有分別, 只差在所謂的意識而已, 所以為什麼台灣的選舉並沒有像美國一樣會有經濟政策上很大的差別走向, 並且會被人拿出來作為選舉的議題? 因為跟本沒有分別, 所以只能拿本土意識來炒作而已
白色之瞳 wrote:
別無他法? 別無他法不是我這個納稅人想聽到的... 政府官員為什麼一個月可以領那麼多錢,你有沒有想過。 說真的要靠這種灑錢救失業的政策,誰都能當官員,不需要花那麼多錢養他們這些"財經專家"了。
況且這種灑錢救失業的方式,真的能改善就業環境嗎?...(恕刪)

因為一堆國營企業都被特定人士吃掉了, 政府如何創造就業機會 ? 這時候剛好就是檢驗 [國營事業民營化] 的試金石. 假設民營事業無法創造出合理薪資收入的職位, 那麼 [國營事業民營化] 就是錯誤的 ! 當初提出 [國營事業民營化] 的相關學者專家官員必須依律懲處 -- 罰錢, 免職... 以強制手段將賣出之國企收回.

政府灑錢給企業來提高就業率只是肥了企業主, 苦的還是納稅繳錢給政府的員工. 所以當幾年之前媒體隨著特定人士搖旗吶喊 [國營企業民營化] 的時候, 其實已經為今日的苦果設好圈套.
明月書流 wrote:
用這個政策 不如延...(恕刪) ...不出門政府都以為人民支持這樣的政策 讓內需市場崩盤, 台灣經濟單靠外貿活動真的撐的起來嗎. 外銷市場要跟全世界競爭, 成本是很重要的決勝關鍵, 專注外銷市場只是讓台灣陷入cost down的惡性循環 ;就算民眾再認同國貨, 但是普遍一堆人都變窮. 就算在買國貨內需市場還是依舊萎縮. 外銷導向的貿易經濟, 是否政府還要利用匯率貶值政策來幫廠商一把. 國內低所得 物價高通膨

日本的相機與鏡頭, 德國的汽車 ... 都是韓國三星 (相當於韓國國企) 模仿學習的對象. 要持續外銷就不能繼續讓短視近利撈一票就跑的人來搞. 技術沒生根能撈到啥 ?
linus li wrote:
我是認為, 法律既然...(恕刪)


你以為他們會聽嗎? 從現況來看 他們聽的只是大企業老闆的看法而已
中間有沒有利益糾葛引人遐想

政府的政策不應該只是短期有用
甚至這樣的政策真的有用嗎? 對經濟到底有什麼幫助? 有引發連續性的經濟效益嗎?

明月書流 wrote:
用這個政策 不如延...(恕刪)


就像這一位大大講的到不如延長失業救助..
大家薪資越來越低 大家普遍越來越窮 到時候台灣整體的生活水準可想而知
那些大企業的有錢人不必選擇留在台灣
但是普羅大眾? 就只好挫咧等了!!


linus li wrote:
講誰也會講, 做...(恕刪)


當然要講 這種眾人之事 誰做不好就該接受公評
難道都不能批評?

本土意識?你是僑生吧?香港來的?
你也只打算來台灣念大學四年而已
你懂本土意識是什麼嗎?
倒退嚕 wrote:
本土意識?你是僑生吧?香港來的?
你也只打算來台灣念大學四年而已
你懂本土意識是什麼嗎?


我是來讀政治系的, 所以我自認應該蠻清楚本土意識, 做報告都討論過無數次了, 說不定比你還清楚? 至少不管藍的綠的教授都從來沒有說過我的認知是錯的

說到底, 連民主都解決不了這種你認為肥上瘦下的政策, 某程度上就應該關選民的水平上了, 會很容易被本土意識操縱, 然而忽略了長期穩定, 被一些小惠小利的政策惠及然而就選擇投哪個黨, 已經是台灣選舉的走向了吧, 不然所謂的投票前馬路會突然變平, 這種情況怎麼會出現?

台灣為什麼會有民主, 卻帶來不了民主應有的效果?

我想這是每一個台灣人需要自省的地方, 在我一個外來人的意見看來, 所謂的本土意識已經害慘台灣很久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放下尊嚴去跟中國討糖吃, 但問題是, 如果一半人堅持要糖, 一半人堅持不要, 又沒有人出來調停

反而一再被炒作, 這樣對一個國家的前景真的好嗎? 既然中國那方面是無可避免的不可抗的因素, 那麼也只好從希望全民都希望向中國討糖吃的結果發展了? 不過這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至少在10年內台灣都還能有錢花

而很多人提到的什麼提高內需, 政府不就派錢了嗎? 只是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而已, 政府派錢的目的就是在於能讓民眾有生活所必需以外的消費, 從而刺激上至生產, 下至零售的一整串消費鏈, 但很可惜, 台灣人似乎節省成習慣了, 在01上也能看到有人呼籲消費卷用來買必需用品, 別用來作額外消費, 很當然沒有應有的效果

當然提高內需也有很多方面可以下手, 但前提是國家內人民要有錢, 或許你覺得台灣有錢, 只是在少許人手上而已, 我告訴你這基本上是錯的, 什麼叫有錢? 你向香港看一看, 百分之3的人掌握著百分之30的財富, 百分之30的人掌握著百分之3的財富, 根據最新數字, 是全世界最高的貧富懸殊, 可是我敢打包票, 就算最窮的人也能找到台幣24K以上的工作, 問題是那人有沒有心而已, 再者, 看台灣能上榜的首富只跟香港這城市比比看, 單是一個李嘉誠就已經是多少人身家財產加起來了, 更別說郭氏兄弟, jebson家族等等的有錢人, 所以台灣並沒有錢, 連上流社會的人(連戰老婆)拿一個30萬的包也能上新聞講了, 還一堆人驚訝居然有30萬的包
在香港銅鑼灣呆一個小時, 我包你能看到20個以上的人拿這種包, 甚至更貴

我覺得應該差不多有人會說台灣的事關我屁事了, 沒辦法, 手洋, 扯到我的專業很自然的想講兩句, 嘿嘿
linus li wrote:
我是來讀政治系的, ...(恕刪)


政治是眾人之事 我不是政治系的 但是我自認有參與政治的心與自由
台灣普羅大眾認知的政治未必是你書上讀到的
也未必是你認知的 因為你不是從小在台灣長大 台灣的前途應該也是與你無關
但這就是台灣的政治 對與錯 也不是你一個人認為對就是對 錯就是錯
更不是拿起書本來比對 然後結論出對錯

很好奇你來這裡念政治 又打算回去 回去之後如何學以致用?
不好意思 這只是好奇的題外話

這篇是偏向批評經濟政策的議題
你應該也不是經濟系的 加上你這篇回復 我實在看不出有啥經濟的上建設性 甚至也跟這主題的沒啥關聯性
提出香港人貧富差距大? 要台灣人覺得自己還離那種日子很遠嗎? 還是台灣應該要仿效 走上同樣的路?

linus li wrote:
就算最窮的人也能找到台幣24K以上的工作, 問題是那人有沒有心而已, ...(恕刪)

所以你是覺得台灣人沒有心找工作囉?
而且那你覺得這個政策出來 帶頭將薪資水準往下拉 是對的嗎?

linus li wrote:
我是來讀政治系的, ...(恕刪)

嗯 ... 應研究這句話 ...

台灣為什麼會有民主, 卻帶來不了民主應有的效果?

不對

應該是問

台灣為什麼會有民主, 卻會被外國戲稱為 baby 期的民主?

答︰未經歷過長期快速四年輪替

現在的執政者,似乎真的要引導台灣的民主
進入『第一次四年輪替』的樣子
小弟贊成台灣的民主必須要經歷 10 次四年輪替時期

2012 沒有了
答︰2012 沒有了,是對台灣的民主『唯一且最大』的貢獻

PS︰
2012 當然沒有啦 馬雅人不是早就預言了嗎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linus li wrote:
我是來讀政治系的, ...(恕刪)



其實人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只是想要幸福而已,誰能給我們幸福,我們就支持他。



政治家跟政客是有很大差別的,期許你未來能以當政治家為目標。
倒退嚕 wrote:
政治是眾人之事 我不...(恕刪)

本土意識?(抱歉,離開學校很久沒什麼印象)
過往讀的不外乎是理論、學派居多。

且選舉制度也關係到台灣發展。簡單來說文化(歷史傳統)、種族、政權、意識型態等各種民意
也會左右政治型態發展。
民眾水平只是其中一項因素,說到底台灣現今情況是多種變數下產生的必然結果,若單一歸咎於
某一因素,有點牽強說不過。
**********
TO水云:民主發展是需要一段時間蘊藏及歷史文化必要因素所形成,台灣經過2次或將來甚至
更多次政黨輪替,不代表台灣民主等同歐美先進國家般成熟,若無歷史漫漫演進,只會同第三
世界國家般亂七八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