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跟蔣介石的人格特質和歷史評價


jackalsteven wrote:
成功了就是偉人,失敗.
帶兵打戰是三流..(恕刪)

你以為日本那麼好打
而且還打贏
法國沒多久就被德國打敗了

pinget9 wrote:
你沒搞清楚歷史孫文推...(恕刪)


如果當時沒推翻滿清,哪來接下來的廢除不平等條約
我對於孫文在亂世開先例之革命行為還是抱有較大得評價,蔣公只不過接收他後期的資產
至於蔣公先不論他的對日抗戰有人對他帶兵的評價問題,至少對於孫立人他是比較沒有軍事上的長才
倒是對他的權力的欲望有很大執著,也沒有全面性的觀點(導致後來國共內戰全盤皆輸),在選用人上也出了很大問題,至於他的夫人我評價倒是高的...
孫文我想他雖是個理想家.但他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權利慾.
我雖然不是身在當代,但我認為他是個有群眾魅力的人,天生是個leader.
否則在當時跟著他只會家破人亡.但還是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願意抛家跟著他.

老蔣則感覺是個權力慾很重的人,(喜歡被人捧LP?)
說他是軍事家我則不這麼認為,
感覺他只為了自己的私慾.
當年打輸了就輸了.
幹嘛還跑來台灣?
若要說建設台灣經濟台灣,我認為這是小蔣的功勞.
老蔣在當時只想搬空台灣,存自己的軍事本然後再打回去.
他根本不關心台灣會變的怎麼樣??
要不然他怎麼會一直當總統到死?
根本就違背了孫文的精神.
茶杯 wrote:
孫文我想他雖是個理想家.但他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權利慾....

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有提到,孫文也想與列強簽不平等條約,但列強覺得他實力不夠,沒人理他

所以孫文未必是不想做壞事,而是不能做壞事

早期孫文與日本過往甚密,而日本想培植一些叛亂份子,以削弱清廷實力,讓日本有可乘之機,實際上不懷善意。

就算不講動機,只談結果,孫文革命之後,中國分裂後軍閥割據,內戰不斷,對老百姓是壞處比好處多。

我比較認同梁啟超的君主立憲,但列強當然不支持。
茶杯 wrote:
...若要說建設台灣經濟台灣,我認為這是小蔣的功勞...

這是刻板印象,據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說法,老蔣先要了很多美援,也做了好些基礎建設,小蔣接著繼續做下去。小蔣許多行事風格,其實是老蔣教導的。

但後來刻板印象不知不覺就變成你說的這樣,不看李國鼎的書還真不知道

這本書也並沒有特別偏袒蔣,因為出版時間晚,早過了白色恐怖時期,對白色恐怖也頗有怨言。

thymol wrote:
那blu-ray大是否又知道炸掉的堤防是那一段?

是花園口(在哪裡請GOOGLE)

炸掉堤防的主要作用並不是要殲擊日軍...

原因是日軍攻陷南京後逼近武漢.在武漢的軍事生產設備以及工廠

來不及後撤到重慶~若是這些工廠設備落入日軍手中.這場仗就不用打了

黃河掘堤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以及平漢線由北向南推進的日軍主力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國民政府也將大部分的生產設施成功移往重慶

讓整場戰爭有繼續稱下去的實力!
...(恕刪)


炸掉堤防的主要作用本來就是殲擊日軍!
沒辦法了國民黨軍隊10倍於日軍依然擋不住日軍的攻勢
事件發生後為何一開始要賴給日軍?
而且炸掉堤防這種事老蔣國共內戰時還想幹第二次

jackalsteven wrote:
至於老蔣嘛,搞人玩人是一流,帶兵打戰是三流!

那不知閣下算幾流?
不入流
打敗軍閥,抗日成功,在您眼裡都不算功績,是隨便來個將領都能完成的事?

bakafish wrote:
那不知閣下算幾流?不...(恕刪)



論打仗老毛肯定比烏龜行!連李白馮傅都比它強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bakafish wrote:
那不知閣下算幾流?不...(恕刪)

請你記住杜魯門說過的話
tommy1223 wrote:
炸掉堤防的主要作用本來就是殲擊日軍!


炸掉堤防的目地不是要”殲擊"日軍,而是”遲滯"日軍,為得是讓後面的武漢保衛戰爭取準備的時間。

tommy1223 wrote:
沒辦法了國民黨軍隊10倍於日軍依然擋不住日軍的攻勢

花園口事件是整個徐州會戰的一部份

徐州會戰是國軍60萬(64個師)VS日軍24萬(8個師圑),那來的10倍?????????

而且參與徐州會戰的國軍也不只國民黨軍隊 我知道的就有桂系(李宗仁)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