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按,自刪....
煩請板主幫我砍掉....
.....

這也難怪工業革命不會在中國發生, 因為都讀詩書了.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不過不便多說.

總之, 讀詩書是好事, 但是以現在社會功利主義的情況下,
飽讀詩書是沒飯吃的.

總之, 中文的奧妙, 欣賞就好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正好我前幾天也在想這個問題,現在很多人國語跟台語都是直接照翻,

大家都知道某某「先生」的台語是 「生先」

那「新生」呢?

我聽捷運站上面念「忠孝新生」,聽起來很像「忠孝先生」?

中文真是太奧妙了

REI wrote:
文士為什麼不能成為歷史的主角?
極致的經詞歌賦,價值一定不及嚴謹的辯論或是經世科學?
還是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REI大 的觀點我不能說不贊同,我只是說明,在我們現行的文史教育體制裡面,或是古代中國的觀念裏面,對於邏輯與經世科學的忽略,並非要強調英數理化的重要。

這樣說稍嫌籠統,我前些日子讀到杜正勝的醫療史,不論杜正勝在政治上的評價如何,我倒是對於他整理的東西很有興趣,也對他提出的問題進行思索。我很遺憾的發現,這樣重要的對於自身文化的理解,沒有在三級學校的歷史裡面呈現。

問題不只在醫療史方面,以『煤都』這樣的問題來說,三級學校裡面學到的歷史如果有更多有關於不同時期『煤都』變遷的原因,或是不同時期能源政策變化的原因探討。地理學到的如果不是背誦『煤都』這種事,而是去理解一個地方產煤,對於附近的城市人文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國文如果不只是學詩詞歌賦,而增加更多『鹽鐵論』的內容,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學習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法作精微的討論。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如果來念韓非鬼谷,而不是搞老莊孔孟,我一定舉起身上所有能舉的器官支持他)

再重申一次,我只是覺得我們給孩子的文史地理教育,如果只著重在這些背誦類而且不知所謂的『煤都』『鐵都』上面,那是不對的,文史地理教育應該可以給更多對腦子更有好處的貢獻。這與純文學的教育是可以併行,而且跟英數理化是沒有很大關係的。
我完了...自以為中文在念國際學校的死小孩群體裏很好了...結果看完原po還沒懂是哪裏好笑- -ll 看了各位大大的回貼才懂...orz
基本上這只是一則網路笑話

都說是地理課的小考了
老師應該也有上過課了
如果真的有學生寫什麼黑的 硬的
不是他白目 就是不知道答案 亂寫
就像以前可能有很多人看過的電腦閱卷卡被塗成賤兔一樣

這和題目語意混淆不清無關
世界上並沒有誤解這種東西 只是想法的不同罷了 這就是我的想法 http://www.flickr.com/photos/stevyang/
「文史地理教育,如果只著重在這些背誦類而且不知所謂的『煤都』『鐵都』上面,那是不對的」


這個應該叫做人文地理。

台灣的課程設計基本都抄外國的啦!

有些本國的課程內容,

沒有辦法去抄外國的時候,

( 外國人不可能幫我們中國設計本國史地課程吧!?

也沒辦法把外國的課剛直接拿來用。)


就會跑出這種怪裡怪氣的文化教材現象。

是有在改革,

但是這個過程還在努力中。

因為台灣瘋狂的把精力跟資源投注在電機工程跟資訊科學裡面,

有誰想關心這些老古董的東西,

蔡英文博士嗎?

呵呵~

敗家怪醫 wrote:
REI大 的觀點我...(恕刪)
Rubon 3rd
bingocainiao wrote:
問題的根本是因爲漢字是會意字 所以誤會就多

英文也有阿 I miss you 是什麼意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