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彧 wrote:
這是標準的高一題目...(恕刪)

不曉得兩根相加相乘知識的國中生,應該能接受如下方法:

設兩根為 m,n(m ≥ n),則 x²+px+q = (x-m)(x-n)

為了引入題目條件,以 x = 1 代入:

1+p+q = (1-m)(1-n)

97 = (m-1)(n-1)

(m,n) = (98,2)

比較一次項係數,得 p = -100

yuffany wrote:
奇妙的是,
我們在數學都會說因為用的都是國中的定理和公式,所以是國中程度。
但是不會有人說,
因為C的語法你都學會了,
所以C的任何程式你都應該能夠寫得出來


事實上 我的老師在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確是這麼說的
年代久遠 原文好像是 "" .....現在你們學會遞迴了 ....
只要有 (1) if then (2) ??? (忘了) (3)遞迴
理論上C的任何程式你都應該能夠寫得出來...
當然 寫的好不好 精確小巧與否 是鍛鍊的功夫了.....""

實在想不起來(2)是什麼 還好我後來沒做程式

數學難度是隨年代遞減 以前學長姐的考古題 ....
所以三角函數在我的年代是國中會教一部份的
不過 我們那時小學不用學英文 當然也不用學東南亞語文 呵呵

bernie_w39 wrote:
二次方程式兩根和、兩根積應該國中就有教吧?...(恕刪)

雖然有教,但你說的第20題肯定是高一難度的題目

如果國中生會自己做出來,算非常厲害的

dodoyo wrote:
第9題帶來的靈感...(恕刪)

我一看就知道這胸部是假的
大腿裝的是吧

creamlemon wrote:
事實上 我的老師在...(恕刪)


(2) 會不會是 for / while 迴圈啊?

不過我自己學寫程式,我會覺得一個程式語言應該是分三個部份,一是變數系統,二是控制與運算,三是系統函數

至於遞迴,我會把它歸類在程式技巧,類似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都是可以跨程式語言而沿用的知識


孫浩彧 wrote:
雖然有教,但你說的第20...(恕刪)


有些題目,可能是教某種算法時的經典例題,但不表示這個題目只有這種解法。換另一個想法,也許更早之前就可以教了

就像是教一元一次方程式是有一個經典題,就時針分針交會,例如兩點到三點間,時針分針重疊的時間,課本上的解法

x = x / 12 + 10 再解 x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分針走的比時針快 12 倍,所以每分鐘分針追上 11/12 格,要追上 10 格的距離就是 10 * 12 / 11 分鐘,這樣小學程度就可以解了


另外教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經典題,雞兔同籠,總共有 35 個頭,116 隻腳,課本上的解法

x + y = 35, 2x + 4y = 116 再解 x, y

換一個角度想,如果籠子裏全部是雞,那就是 70 隻腳,如果一隻雞換一隻兔子,可以多兩隻腳,70 隻腳比目標 116 隻還少了 46 隻腳,所以要換 23 隻兔子,一樣是小學可以解


未必哪個時間教的經典題,就只能用那個方式。我覺得能刺激一個學生,搜索自己所學的知識來思考題目,就可以算是好的題目

bernie_w39 wrote:
另外教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經典題,雞兔同籠,總共有 35 個頭,116 隻腳,課本上的解法

x + y = 35, 2x + 4y = 116 再解 x, y

換一個角度想,如果籠子裏全部是雞,那就是 70 隻腳,如果一隻雞換一隻兔子,可以多兩隻腳,70 隻腳比目標 116 隻還少了 46 隻腳,所以要換 23 隻兔子,一樣是小學可以解
...(恕刪)

雞兔同籠是以前考初中的必考題啊

每年都會考,而且不用代數做

孫浩彧 wrote:
雞兔同籠是以前考初中...(恕刪)


原來如此,不過我的確有發現,沒有二元一次方程式可用之後,不少人無法解雞兔同籠了
bernie_w39 wrote:
原來如此,不過我的...(恕刪)

好像(一些考初中的阿姨回憶)要是用趨近法

例如先猜一個數,例如 20隻兔子,15隻雞

得到 110 隻腳,可是比目標 116 隻腳少六隻腳

然後一隻雞換成兔子能多 2隻腳,答案就出來了
孫浩彧 wrote:
好像(一些考初中的...(恕刪)
雞腿
兔腿
creamlemon wrote:
事實上 我的老師...(恕刪)
應該是 1. 循序 2. 分支 3. 迴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