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計程車擬禁隨招隨停」這個政策的本意沒有什麼不好
不過在全面實施前
應該找幾個區域來試辦,才能找出問題,再進一步修改
如此對辛苦的運將朋友們的衝擊也才不會那麼大
依我的看法
是否應該「禁止計程車隨招隨停」
要考慮很多面向
比如說
是否禁止,應視該區域的交通流量而定
例如
若是在比較偏遠的地區,或是交通流量比較少的地方,就不須要禁止
但是
若是在交通擁擠的市中心,或是交通流量相當大的交流道附近,可能就有禁止的必要
此外
也應該將「時間因素」納入考量
比如說
某些地區的因為時間性的關係,在某個時段的交通流量較大,那就在那個時段禁止隨招隨停就可以了
例如在學校附近,就可以考慮在上學或放學時段禁止隨招隨停,但在其他時段則不用禁止
而且我認為
這個政策是否能成功,要考量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我只能就自己立刻能想到的提供大家參考
希望新政府要實施前,能再多設想周到一些
要多多考慮如何規劃才能增加運將朋友們的生活好過一些
道路面積(計程車跑佔用路面卻沒在賺錢)、空車路上跑所浪費的汽油(那些汽油不能轉化為收入)、司機人力(工作16小時收入卻只有一點點)都歸類為資源。
空佔用路面卻沒有收入,徒增其它用路人的塞車,划算嗎?
浪費汽油空跑,等於怠速空轉,划算嗎?
如果工作16小時卻只有8小時的收入,划算嗎?
管控計程車數量,勢必排擠失業或轉業者尋求開計程車做為工作的機會,但會增加原有計程車的收入。問題是計程車太多,一堆車在路上跑,勢必排擠道路、能源、及人力使用的效率。平衡點?
計程車會表現的,例如亂切車道、急停、鑽來鑽去等,只是在過度激烈競爭下的必然結果。如果今天計程車一車難求,計程車還會這樣嗎?他絕對可以好整以暇慢慢開。
例如以前車資沒有算上「時間加成」,計程車只好拼命趕快到達。現在有時間加成,讓司機慢慢開也會有「時間」上的收入,也因此搶黃燈的情形減少。
政府不該亂喊口號,或亂放風聲。若要禁止隨停,也行,但至少應該訂計畫、勤溝通,有轉業疏通。畢竟計程車司機也是需要被政府保護的人民。
當然,計程車收入也關係到其它的交通工具的變化。只要其它交通更方便,例如捷運,計程車的收入會更難。一如高鐵之於北高航空。光通貨膨脹就對計程車業生計有影響。
以我來看,要有效使用資源,用電話叫計程車勢在必行。但政府應該用科學方法算出用電話叫計程車的影響,不能先喊,然後就想推,不考慮其它變化(例如失業)。過去很多政策都是這樣,那是在胡搞。
台灣計程車向來是在路上被乘客「大呼小叫」的,光是提升尊嚴這一點就應該改現行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