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伯 wrote:因為以前是受到地區的阻隔影響電視上說台語的節目也不多現在年輕一輩的在學台語都會受到電視傳媒的影響所以各地的腔調會慢慢淡化是好是壞...有時候很難認定.. 有同感,有的後來自學台語,學的一口奇腔怪調,聽了很怪~也有朋友學台語,開口台中腔,結尾台南腔~混合腔調,但是很多人認為聽的懂就好,管他什麼腔調,個人是不太能接受。
讀冊=====上學的意思 ""冊""泛指比較多數的意思讀書=====唸書的意思 ""書""泛指單本或是類別其實~~~用法應該不一樣如~~你去上學都唸那些課程 前用冊 ( 上學 ) 後用書 ( 課程 內容..)不小心看到不該看的=====應該用失禮 不該用歹勢路太窄要借過 ====應該用歹勢 而~~借過~~是小輩對長輩的用語有很多台語是因為普遍都這樣用 ( 不會用的拿來錯用 ) 所以就~~積非成是了其實~~台語是很有分別的 層次分很大 到什麼程度該用什麼字 都自有規定 只是~~沒人教
樓主舉的例,與澎湖人講法一模一樣,但用南部腔來說,含括太多,高雄人的講法就不一樣了.廣東潮汕地區的講法與澎湖腔也有很多類似之點.現今因有電視在無形的統一各腔調,所以各地獨特腔調在年輕這輩漸漸改變了,而學校的母語課教的閔南語似是以台南音為主,想必再過幾十年,台灣各地講的台語應該就都會大同小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