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裡有規定「博愛座要禮讓老弱婦孺」?
我覺得一切的爭議就是出在於「老弱婦孺」這個名詞,
被用得太廣太濫了。
二、台北捷運的圖示可以得到正面的解說。
但反過來想,其實會更清楚。
如果「老弱婦孺」這麼簡潔通俗易懂的四個字就可以搞定,
那他們又何必大費周章去畫那些圖示,還補充一堆文字?
三、「坐」著的目的為何?
很多人說了,其實主要是為了「安全」。
那麼,讓座給一個小孩子坐,一定是比較「安全」嗎?
捷運上的座位,前面沒有扶手,四周沒有包圍,座椅又滑不溜丟。
這樣子坐在上面,會比站著而且抓住鋼柱或父母的大腿,來得穩當嗎?
但對"一般人"而言,的確是比較安全,為何?
因為體重夠重,而且雙腳能夠踩地,所以能穩定。
前面 allanlin 提到了,讓小孩子坐著並不夠穩,必須再扶住他。
但,我們所看到有幾個家長做到這樣?
所以我的看法是,大略以年紀來區分(也許應該以發育程度來分),
7 歲以下,要讓坐著的家長抱著; 超過 7 歲,要以其他的姿勢,
也是讓一個坐著的家長把他包圍住抓好。
總之,我覺得直接讓座給一個兒童,並不見得是恰當的做法。
或許,這就是捷運公司之所以「沒有直接宣告要讓座給兒童」
的理由之一,也說不定。
以上是針對捷運所言,如果是公車我只能說:連年輕人站著都不安全。
祕雕 wrote:
一、我認同飛翔天堂鳥所說的。
到底哪裡有規定「博愛座要禮讓老弱婦孺」?
我覺得一切的爭議就是出在於「老弱婦孺」這個名詞,被用得太廣太濫了。
二、台北捷運的圖示可以得到正面的解說。
但反過來想,其實會更清楚。
如果「老弱婦孺」這麼簡潔通俗易懂的四個字就可以搞定,
那他們又何必大費周章去畫那些圖示,還補充一堆文字?
三、「坐」著的目的為何?
很多人說了,其實主要是為了「安全」。
那麼,讓座給一個小孩子坐,一定是比較「安全」嗎?
捷運上的座位,前面沒有扶手,四周沒有包圍,座椅又滑不溜丟。
這樣子坐在上面,會比站著而且抓住鋼柱或父母的大腿,來得穩當嗎?
但對"一般人"而言,的確是比較安全,為何?
因為體重夠重,而且雙腳能夠踩地,所以能穩定。
前面 allanlin 提到了,讓小孩子坐著並不夠穩,必須再扶住他。
但,我們所看到有幾個家長做到這樣?
所以我的看法是,大略以年紀來區分(也許應該以發育程度來分),
7 歲以下,要讓坐著的家長抱著; 超過 7 歲,要以其他的姿勢,
也是讓一個坐著的家長把他包圍住抓好。
總之,我覺得直接讓座給一個兒童,並不見得是恰當的做法。
或許,這就是捷運公司之所以「沒有直接宣告要讓座給兒童」
的理由之一,也說不定。
以上是針對捷運所言,如果是公車我只能說:連年輕人站著都不安全。
+1111111
即使我不認為孺代表的小孩(這裡應該是被抱著的小孩)
我想大部分小孩坐博愛座, 也不會有太多人有意見, 重點是大人
雖然樓主所說小嬰兒與標題不是很恰當, 但不認為樓主的觀念有問題
既然小孩需要安全, 那就抱著,
如果不需要抱著, 那大人坐旁邊又有何用處
另外有許多小孩是, 是站著, 趴著在位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