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168tw wrote:興趣變成填鴨?......(恕刪) online game打到冠軍連面試都不需要, 工作直接找上門也很好但非學校直接找上門就讓興趣歸興趣 才藝規才藝 讀書就讀書 如果要計分辦個online game術科不難吧就範圍跟標準好好搞可以吧
Online game 不是每個人都擅長, 所以才列在自傳裡讓不同興趣跟領域都有發揮的加分機會, 跟強制的列在術科項目來比, 個人覺得從自傳裡加分應該是比較多元且公平的做法..kantinger wrote:online gam...(恕刪) 有人喜歡寫online game, 有人愛firmware, 有人愛寫商用軟體..全用 online game 做術科好像有點奇怪..
教改前小孩星期一補數學-----大部分出社會工作有用星期二補英文-----大部分出社會工作有用星期三捕理化-----大部分出社會工作有用(理工科)星期四到星期六-----重複教改後星期一上美術才藝-----大部分以後用不到星期二上音樂才藝-----大部分以後用不到(追馬子時有用)星期三上珠心算才藝-----大部分以後用不到星期四到星期六上其他奇奇怪怪的才藝(芭蕾.......等)功課一樣要求 哪個小孩比較可憐至於 家長賺錢能力 更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就父母別掏錢補習啦, 把時間拿去跟小孩出去玩還可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西及小孩的潛在特質, ....教育部也有規定多元入學不能超過4成...頂尖大學名額也一直膨脹, 是唸書的料就跟教改前一樣, 不用管啥才藝了..Henry Peng wrote:教改前小孩星期一補數...(恕刪) 如果才藝可以補出好成績, 豬公都可以教到爬樹.
就拿最近得溫網金牌的謝選手來說,如果他沒有外國環境的進修磨練,而是呆在台灣,你覺得他現在還有可能在打球,還是排隊求職等公司發22k?那一個會在台灣發生!我真心的希望台灣教育能夠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和發展環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