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90tom wrote:不過高捷就算倒閉了剛好市府收起來自己做 看到高雄市公車目前的處境,我覺得捷運還是不要市府接手會比較好吧!不反對高捷,只是覺得跟公車的搭配沒有很好,降低了許多人乘坐的意願,以小弟來說,去做個捷運還要等30分鐘的公車,那還不如自己騎車哩!
kaorujan wrote:不不 高雄比較適...(恕刪) 恕我不能同意地廣人稀這句話從運量來看,只有後勁跟青埔低於兩千人,算是比較少人搭乘依照目前人口分布來看,只有紅線左營高鐵以北八個站人口分布較低,其他稱得上人口稀少嗎?光是左營區就有八十萬人口,並且不斷成長,以北的八個站還包括最近很紅的橋頭糖廠、楠梓加工區、世運主場館、都會公園橘線東銜接鳳山34萬人口與大寮11萬人口,都不算地廣人稀吧?是不能跟台北縣市的人口相比,但決算不上地廣人稀
cgyycgyy wrote:中山高要興建時還不是一大堆人像樓主說的一樣 沒用啦 虧損啦 有錢人的玩具啦捷運本來就是一個進步城市應有的交通系統之一有沒有用 時間會證明一切...(恕刪) 我家中的長輩也是這樣講...當初做中山高的時候,大家都很懷疑...還從台北蓋到高雄...那麼大的一條路 是誰會去開?結果... 漸漸的 中山高的車多了!三不五時還來個大塞車習慣是需要時間慢慢培養的...大家可以問問自己家裡的長輩...以前要蓋沒有紅綠燈的中山高時 有誰會想到她居然有塞車的一天
Ted2006 wrote:台灣機車很方便,看高...(恕刪) 看到樓主的發言一看就覺得是個沒有遠見的發言台北捷運難道是蓋了馬上就這麼多人搭乘嗎?難道只有台北人才是人嗎?一個地區的發展完全是靠交通發展交通發展越便利發展越快速這我國中就學過了難道樓主不知道嗎?不如也讓"連"家進入高雄捷運公司就不會有人會罵高雄捷運了北高"連"手 萬事皆可達我還真有疑問 連*文搭過捷運嗎?還是只有開過保時捷阿只要是綠營蓋的沒有一樣好的雪山隧道 北二高 高鐵 高捷 等等....沒有一樣行的北捷蓋好之後全都是KMT的功勞不如台北市獨立好啦
我覺得已經有台北捷運的發展歷史做借鏡在第一頁版面還有三四個反對高捷的主題那不僅僅是不用心在了解這個題目而是幾近惡意的打擊了首先,先前我也有提到要比較,請拿北捷只開通一條時的載客量來評估結果一堆人顧左右而言他呼巄過去後來還是網友大大熱心的把歷史資料貼上來我覺得那不僅僅是懶而已根本就是要白紙黑字塞到面前,才會認帳不然就死抱著偏見不放事實上,高捷比起北捷,不但每公里造價少得多﹝還包括那些很漂亮的個性車站﹞,蓋得快得多載客率的成長也好得太多就是因為沒甚麼好批的﹝之前所謂的弊案都結案了,你要說他還是有罪也行但馬先生也是同一個司法體系判的,依法行政是他親口說的,所以以判決為大家公認的基準﹞只好在「一條線」的載客量做文章,其謬誤前面已經解釋得很詳盡再來,捷運的路線規劃不僅僅是反映當前的都市狀況他也包括了未來都市面貌的發展,比方說新都心、新的商圈抑或重劃區的開發就好比血管增生到哪邊,哪邊就開始成長一樣以台北來說,我以前住新北投那邊,在捷運開通的前後,發展相差不能以道里計以前在那邊等公車要半個小時,現在10分就有一班公車接駁網的開發也是因應捷運聚落效應才慢慢發展,人還不多的時候誰要賠錢跑空車啊!這都需要時間去醞釀,不是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捷運就拉到家門口,還有10條轉運公車等著你真有這種想法的話,還是卡早睡卡有眠繼續騎車開車好了,台北上班時間,每個路口不也卡了一狗票捷運不捷運,又有甚麼關係呢?
大眾運輸不是蓋了就好,要有其他相關配套管理措施,才能強迫轉移(ex:提高車輛持有成本.使用成本.停車費.進城費......等等很多種)像對岸就是管制機車牌照,就要乖乖騎腳踏車,不然就是搭乘大眾運輸,強迫改變民眾使用習慣相對也就可以撐起大眾運輸的運量,也就可以永續經營下去台灣就是怕選票流失,很多政策沒人敢做,交通就只能繼續爛下去總是想下一任又不一定能選上,得罪人幹嘛不然我是滿支持提高牌照燃料稅啦,不過相對的政府需要把大眾運輸做好其實以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如果大眾運輸已經做好,大家就會往交通方便的地方集中就可以有足夠發展更高運量的系統現在美國已經討論民眾是否能改變習慣,不要住郊區的大房子,而去住市區的公寓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油錢,也可以節省石油的消費(美國的生活型態真的很浪費資源)不過不容易,就跟台灣人騎機車習慣了,很難叫他改變
relix wrote:現在美國已經討論民眾是否能改變習慣,不要住郊區的大房子,而去住市區的公寓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油錢,也可以節省石油的消費(美國的生活型態真的很浪費資源)不過不容易,就跟台灣人騎機車習慣了,很難叫他改變 民眾跟猴子一樣 是可以教育的....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教猴子的時候牠不會 抱怨一堆又全是自己的意見
許多網友會一直提台北捷運,然後對照高雄捷運發展的必然性,我在這必須要提出幾點不同看法1.從BUS的發展就可以看出南北很大不同,長久以來台北地區的BUS就蓬勃發展,相較於高雄地區公車業者都在存活邊緣掙扎,BUS的生態很大一部份反映出捷運未來發展的順利與否2.生活型態的不同,台北地區上班族人口比高雄地區多太多,每天交通運量需求大,並且原有交通運輸就非常吃緊,高雄地區馬路寬闊,原有交通完全可以承擔現有運量所需,對捷運的需求性相對較低3.很多人都喜歡提到中山高興建的歷史,但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中山高興建的背景是人口大幅成長的年代,而現在開始是人口即將負成長的年代,這一點也必須考慮進去4.捷運是公共建設的一環沒錯,不一定要它能賺錢,但至少也要能夠把營運成本打平,否則流血經營絕對不是任何政府單位能夠長期支撐的5.捷運路網蓋的越密,搭乘人次當然也會越多,不過營運成本也會相對增加,高雄捷運有算過哪個時候會是平衡點呢?很多網友也提到BUS運輸的搭配也是重要的一環,但以高雄BUS業者慘澹經營的情況,未來能夠撐起這個市場嗎?也許考慮採用較低成本的輕軌捷運會比較健康,營運上也比較能永續經營
samling wrote:恕我不能同意地廣人稀...(恕刪) 恩 在下有說明 是以"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要求"來看由兩個角度來說明好了如果是人口密度依據wiki上的"臺灣行政區人口密度表"來看 在第一個非北高中市轄區出現在表上之前(台南的東區,18名)對應的人口密度下限約15K/KM^2台北有7個區(大安區,松山區,大同區,萬華區,中正區,信義區,中山區) 合計面積約68KM^2 換算出來的人數大約1050萬人高雄有6個區(新興區,苓雅區,旗津區,鹽埕區,三民區,前金區) 合計面積約35KM^2 換算出來的人數大約550萬人從這個數字大概可以看出來如果要蓋重運量系統 北高兩市各應該要涵蓋哪些基本盤亦即 如果要蓋 這些高密度地區一定要有類似台北車站之類的HUB的存在 但是其間的差異在於要蓋幾個而扣除掉這些地區之後 人口密度在1K/KM^2以上的地區台北有5個區(內湖區,文山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 合計面積約204KM^2 換算出來的人數約118萬人高雄有5個區(前鎮區,左營區,鼓山區,楠梓區,小港區) 合計面積約119KM^2 換算出來的人數約85萬人然後再加計周邊的衛星區域密度約15K/KM^2的區域台北有6個區(永和市,蘆洲市,板橋市,三重市,中和市,新莊市) 合計面積約92KM^2 人口約217萬人高雄只有一個 鳳山 面積約27KM^2 人口約34萬人這裡就可以看到 北高之間的衛星區域人口差異有多大再以BART的經驗來看 高雄市郊區的人口分布相對平均 但是顯然離CBD又沒太遠 這點是相當不利大眾運輸系統發展的-因為車不難停 但是又沒遠到每天開車就要開超過30分鐘.而且人口平均 也會造成設站很難設-因為人口都不是說多到適合設站.台北的人口則可以看到大致集中 但是市郊區離CBD又有一些的距離捷運不是拿來運貨的-高速公路才是.捷運主要功用在於將兩個以上距離不遠(可是也不能太近 不然就走路或是騎單車就好了) 但是聚集大量人口的區域之間 進行快速的人潮運輸故而興建的條件在於"這些區域人口密度差不多 但是所屬的機能差很多" 亦即 要連結高密度住宅區與CBD如果研究上面這些數字 不難發現 北捷路線密度最高的區域 正好就是面向西面 將13個人口密度超過15K/KM^2的地區給連結起來 主要的用途很明確 就是將衛星區的人送往CBD至於另外三個方向 則只有4條路線 其中三條是延伸線 1條是中運量(台鐵屬城際系統)在CBD人口密度北高兩市其實差異不大的條件下 以同樣的路線規畫角度來評估高捷 不難察覺高雄適合的是中運量 而不是台北的高運量(事實上 台北扣掉這6個衛星區域 剩下的區域也不適合蓋高運量系統 很容易變BART第二)如果以通勤量來看 高雄的主要通勤路線大致如下(數字單位為人/日,後為對應的捷運站範圍)1.三民->苓雅 (7138~17845)<R11、R12 -> O5/R10 ->O7~O10/R11、R12 -> R8>2.鳳山->三民、苓雅、前鎮、小港 各(6780~16949)往三民 O11~O14 -> O5/R10 -> R11、R12/R5 -> R11、R12往苓雅 O11~O14 -> O7~O10/R5 -> R8往前鎮 R5 -> R4A~R7/O11~O14 -> O5/R10 -> R4A~R7往小港 R5 -> R3、R4/O11~O14 ->O5/R10 -> R3、R43.前鎮->三民、苓雅、小港 各(4007~10018)往三民 R4A~R7 -> R11、R12往苓雅 R4A~R7 -> R8/R4A~R7 -> O5/R10 -> O7~O10往小港 R4A~R7 -> R3、R44.苓雅->三民、前鎮、小港 各(3759~9399)往三民 R8 -> R11、R12/O7~O10 -> O5/R10 -> R11、R12往前鎮 R8 -> R4A~R7/O7~O10 -> O5/R10 -> R4A~R7往小港 R8 -> R3、R4/O7~O10 -> O5/R10 -> R3、R45.左營->三民、楠梓 各(3725~9315)往三民 R13~R16 -> R11、R12依此計算,則出入量前五大行政區為:1. 三民區:85308 {R11高雄車站、R12後驛}2. 苓雅區:69600 {R8三多商圈、O7文化中心、O8五塊厝、O9技擊館、O10衛武營}3. 鳳山市:60262 {R5前鎮高中、O11鳳山西、O12鳳山、O13大東醫院、O14鳳山國中}4. 前鎮區:55888 {R4A草衙、R5前鎮高中、R6凱旋、R7獅甲}5. 小港區:35170 {R3小港、R4國際機場}這個通勤表大致秀出來高雄如果要蓋大眾運輸系統應該如何規劃以這張表套在WIKI的人口密度表來看 再加上上面的分析在下是可以很肯定的說 以興建大眾運輸系統的觀點 高雄大多數地區的狀態確實是地廣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