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417 wrote:你還是搞不懂~教育選...(恕刪) 政策是看大方向不應該被枝枝節節的瑣事干擾如果家長與孩子有了(教育選擇權)自然可以尋求理念相同的學校就讀萬一找不到理念相同的學校也可以嘗試自行籌組符合自己理念的學校這樣誰都不用說服誰去接受自己的理念誰也不用要求誰去回答一些奇奇怪怪沒有意義的問題大家既可以保有各自的理念 不需要去互相影響另一方面又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來互相幫忙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
swiftboy wrote:如果家長與孩子有了(教育選擇權)自然可以尋求理念相同的學校就讀萬一找不到理念相同的學校也可以嘗試自行籌組符合自己理念的學校...(恕刪) 第一~叫家長出面來整合問題?那請問我要雲林縣政府教育局做什麼?這樣的教育局官員會不會太好當了~第二~你的大方向沒辦法解決現有的問題,那請問為什麼要走這條路?
現在的國小可以跨區就讀,是可以選擇學校啦!但是華德福看起來是「家長」選擇,而不是「學生選擇」,公立學校的教育可以選擇嗎?可以選擇到什麼地步?可以選擇不要跟弱勢和特教的學生同班嗎?我的感覺華德福裡應該不會有特教的學生吧?如果學校教育完全與社會現實脫離是危險的?這樣說好了,當學生被自以為這樣好的家長安排在特殊的環境裡,長大後,他如何知道社會上還有跟他不同的人?不是區分、排擠,而是接受或至少容忍。如果可以用公立的價格讀私立的學校,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心動教育選擇權真的如網友所說得嗎?弱勢的家長、社經地位、賺錢不足的家長,他可能連選擇都沒有就被排除在外。我看所謂網友所稱的教育選擇權,是小康至少是不愁吃穿的家庭,想把孩子送到指定的學校,超有錢的根本不用考慮,直接送私立學校。沒錢的根本插不上嘴,先想辦法填飽肚子吧!公立學校的教育目的是如此嗎?朝M形化發展?再來慢學,真的覺得奇怪,我指的是教育部,連教育也可一國兩制(不是談政治,網管手下留情!),公立學校可以有兩套標準,那那些一天到晚接受評鑑的學校,一天到晚被管的學校,如果可以選學生,不要照教育部要求的來教,不要一天到晚接受檢核、如一直加不相關的課程,心裡覺得怪怪的!那教育部可否不要九年一貫,全面推華德福、慢學,弱勢的學生不管他,所以重點是公立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該不該拿公立教育的資源去補助私立教育想完成的事,來滿足中上階級家庭的欲望?發發牢騷,看看就好!順待一提,華德福有許多認真的老師,一般的公立學校也有很多有愛心的老師,照顧弱勢、特教的學生不遺餘力,這些華德福應該不會做,再者任何學校都有可能有不適任教師,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應該另訂,不該混為一談,講些教育選擇權等似是而非的話,華德福較少或沒有是因為老師都被選過了。其實只要分公立、私立就好,有錢用自己的錢為孩子選擇,沒錢國家會照顧你,但不是遺棄你。
brain417 wrote:第一~叫家長出面來整...(恕刪) 如果沒有特定理念那麼也可以選擇體制學校就讀沒有人會去干涉對方的教育選擇權現在的問題是體制內沒有辦法真的的提供多元教育~所以民國 100 年 11 月 30 日剛修訂的國民教育法內明訂下列條文第 4 條國民教育,以由政府辦理為原則,並鼓勵私人興辦。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依據人口、交通、社區、文化環境、行政區域及學校分布情形,劃分學區,分區設置;其學區劃分原則及分發入學規定,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前項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得委由私人辦理,其辦法,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國民教育階段得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其實驗內容、期程、範圍、申請條件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會商直轄市、縣(市)政府後定之。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所定之短期補習教育,不得視為前項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
failurestone wrote:現在的國小可以跨區就...(恕刪) 其實...事實剛好都好像跟你說的完全相反如果真的想瞭解華德福 想討論華德福也許真正去瞭解後再來討論比較有意義我們這篇主要是討論更高一級的層次 也就是教育選擇權的問題希望您能瞭解
failurestone wrote:那教育部乾脆現在開放選班、選老師、選同學,髒髒的、看起來有問題的,我不要跟他同班或坐在一起,這看起來是有錢的家長可以做的,但他們不是都送私立或外國嗎?要把公立學校弄成貧民區跟貴族區嗎? 我們爭取的是教育選擇權每個孩子拿到的教育預算都是相同的至於您的問題 與教育選擇權完全無關所以沒辦法跟你討論您提出的這些問題
swiftboy wrote:沒有做就說困難 沒開...(恕刪) 民族性不同華德福在台灣只會是小眾的教育方式我再強調一次教改最根本的問題,其實是家長心態和觀念得不到認同的制度,再推也是小眾沒和台灣家長好好溝通與教育是台灣教改最失敗的地方老是推一些覺得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策結果讓小孩子成為犧牲品
寶肝丸 wrote:民族性不同華德福在台灣只會是小眾的教育方式我再強調一次教改最根本的問題,其實是家長心態和觀念得不到認同的制度,再推也是小眾沒和台灣家長好好溝通與教育是台灣教改最失敗的地方老是推一些覺得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策結果讓小孩子成為犧牲品 是的我們希望除了華德福外有更多的教育方式可以選擇 因為我們相信 沒有一件衣服能夠適合所有人穿一個小眾的教育方式~就只能是小眾但是千百個小眾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成就多元教育的理念
總歸一句,台灣的風俗民情,文化觀念,跟西方完全不同,外國可以辦成功的,台灣不一定可行,我不知道外國人是否奉公守法,但台灣懂得走後門,再加上台灣一堆人權團體在操控,且台灣的教育方式和外國也不同,所以學外國只學了一半,最重要的還是人民的素質是否能提升?是否和外國一樣?人家敢創新,我們懂守舊,光這點就困難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