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omorri wrote:
我猜你應該是在南越
這是題外話
我沒有家庭
但是我四處出差
每天上班看著各地學生下課時間跟我差不多
我就覺得學生比工作辛苦
你提到某部分關於歷史的部分
我想全世界應該都不會在歷史教科書說自己國家的成立是在流亡下成立的
所以這個部份很難改變
但是多接觸國際這是台灣教育目前很難實現的
我記得小時候轉三台還可以常常看到國際新聞
當然是災害比較多
但看看現在有線無線都一樣
殺人開槍男女糾葛吸毒等等
每天透過最簡單的傳播媒體不斷撥放這種沒營養的資訊以及得獎的華劇
真的很難想像台灣將來會有甚麼競爭力
當然以上論述有很多爭議的空間
但是還是希望台灣教育環境可以不要把每個仁套上同樣的圈圈
畫上同樣的顏色
多多包容跟關懷
靜下心
可以看到更多
我自己的想法
其實在學校上課除了學到知識以外
最重要的是學到態度
當學生就是要實行當學生的本分
但是老師也需要"因材施教"
我非常認同您提到的觀點,感恩分享。
在越南的新聞電視台,還會有固定的時間比例,播放國際新聞,這個部份我覺得很慚愧。
又驕傲又慚愧的一次,是越南新聞,介紹台灣的垃圾分類以及資源回收比例很高,同事拿影片來誇獎我。
為何慚愧?因為越南人的新聞台會播國際新聞,反觀我們..........
對"教育"有興趣的,建議看看"明日閱讀"
雖然書的重心在推展"閱讀"
但可以看到,台灣的教育其實在民國84年410教育遊行開創的教育改革之後
根本沒有進步-我們還是以我們的期待的去審視我們體制教育的目的-"成效"
或許體制教育不再高喊"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但它仍然期待、要求孩子成為"我們(大人們)想像的樣子"
是故
任何一個評鑑,都只是為了滿足主事者、權力者對教育的想像
(或是說,為了符合、交待社會對教育改革的想像"
出發點,並不是以「小孩子的發展」
其它
有興趣應該看的
"會玩才會學"
"教養的迷思"
"教養大震撼"
"小學大冒險"
其它什麼有關什麼「xx力的」,就不要費時間
然後
某出教養書籍出版大廠,十幾年前曾大力推廣的建構式數學
現在仍然在教育書籍裡佔很大的市佔率
那些書,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