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你支持有強勢工會來爭取權益嗎?

努力變宅男 wrote:
小時後歷史課本有讀到...(恕刪)


嘴砲都不敢了
真刀真槍沒人會參加啦
realopen wrote:
不充足的是你說的資源在香港與新加坡這些地點有嗎?

香港跟新加坡不是靠當地製造業的;如果靠製造業,有大陸跟越南在,他們的薪資不可能那麼高。
人力素質、還有在國際環境下的位置是不是資源?香港與新加坡的平均英文水準應該都比臺灣好。
香港就站在大陸前面,以前可以做為大陸與西方世界間的貿易橋梁,97後則是大陸也不希望香港經濟衰退,幫忙撐著(給大陸人到香港旅遊的便利)。當然啦,兩岸未直航前,香港也因轉機旅客賺了不少···
新加坡的話我就不太清楚,不過它畢竟占著馬六甲海峽的重要位置,應該也有些關係···
說真的,考量自然資源等,以臺灣的條件,能做到今天這個地步,我覺得已經很難得了。難道我們還想打敗內需市場比我們大,天然資源比我們多的地方嗎?那未免太瞧不起別人了吧?
當初臺灣經濟能迅速成長,不是我們的技術比別人強,而是靠我們能比其他人更努力,是靠犧牲生活品質達到的;等到一些共產國家逐漸開放,為了追求經濟成長,他們可以跟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努力,此時我們哪有什麼優勢?當初我們怎麼打垮美國的紡織業,後來臺灣的紡織廠就怎麼被打垮。
經濟發展不是靠政府就可以了。就算政府有好的政策,找到下一個明星產業;韓國能不能投入同樣的產業?印度能不能投入同樣的產業?很多國家一起競爭時,我們還有什麼致勝的優勢?最終決定勝負,還是要看人民的素質與能力;我們的素質,真的比其他國家強嗎?
臺灣如果有什麼獨步全球的技術,或是占到市場先機,當然有資格拿超額利潤;以前的華碩,現在的聯發科,應該沒有賺了錢卻不分給員工的情況吧?問題是只有少部分企業能賺到大錢;大部分的企業是沒這個能耐的。如果我們會的,韓國、大陸、越南都會,大家要搶訂單,就是比價錢了。如果你是國外買主,你會把訂單給報價高的廠商(比方說,臺灣?)嗎?還是下訂單給報價低的(大陸?),好讓自己多賺點錢?
美軍連茂伊島野火都不救,還指望他來臺海千里送人頭嗎?
mobile01_267539 wrote:
大部分的企業是沒這個能耐的...(恕刪)


是這樣嗎?
realopen wrote:
我是站在勞方的角度為自己的未來發言,
我的看法不是那麼的神這麼偉大,
不過既然你對我的看法提質疑!
那你的看法是什麼? 你口氣質疑調薪不會國民富有和國家強盛? 那你如何推翻?
還是你是嘲笑為樂, 沒半點反駁理由?


如果單純調薪就能增加國民所得,政府早早就做了;
調薪錢從哪裏來?天上掉下來?
如果明天起薪資調漲2倍,產值有馬上變2倍嗎?
如果沒有,那不就是單純印鈔票,然後台幣貶值,實質購買力下降?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argo12 wrote:
如果單純調薪就能增加國民所得,政府早早就做了;
調薪錢從哪裏來?天上掉下來?
如果明天起薪資調漲2倍,產值有馬上變2倍嗎?
如果沒有,那不就是單純印鈔票,然後台幣貶值,實質購買力下降?


你講的完全超過合理推論, 我真得懷疑你的經濟觀念是否正確,

會有理性的政府直接印鈔票來增加國民所得的嗎? 你幹嘛提出這不合邏輯的想法.

調薪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 不是自己爭取難不成是資方求你拿多一點啊? 你幹嘛又說出這不合理的話.

資方要求勞方加班不支薪又減薪, 那勞方被壓榨不能喊調薪喔, 老闆不能餓到但可以餓員工喔? 你幹嘛一再講這不公正的理由.

你先看看台灣這十多年的經濟成長率和勞工的調薪幅度再來說吧, 景氣不好共體時艱, 但景氣好又有多少資方調整最低工資.

你好好看看先進國家法國的勞工為什麼要抗爭, 你先去弄得邏輯點~

2009年01月30日
上百萬法國工人舉行大罷工
上百萬法國工人走上街頭舉行大罷工,要求政府在處理金融危機時采取措施保障就業和提高工資。

Google新聞
法國《回聲報》和法國資訊電臺的民調顯示,受訪的1003人中,有74%認為大罷工合理,持相反意見的只有23%。
調薪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 不是自己爭取難不成是資方求你拿多一點啊? 你幹嘛又說出這不合理的話.
資方要求勞方加班不支薪又減薪, 那勞方被壓榨不能喊調薪喔, 老闆不能餓到但可以餓員工喔? 你幹嘛一再講這不公正的理由.

不知道樓主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如果是學生我不意外你有此種想法,
等你出社會再來行動或是現在開始行動.
如果是上班族我建議你先直接從你公司做起,先去要求你的老闆,如果成功才有機會擴大到全台灣

20幾年前剛從學校畢業,那時經濟正旺,大陸尚未改革開放,廠商選擇機會少訂單多時請不到員工
自然會調高薪資,但是現在時空不同了,我也嘗試過和朋友合資創業,但是當老闆又何其容易
畢竟自己不是那塊料,只好再回到職場,所以樓主有幾個作法可以改變你的不滿.

1.號召勞工上街頭:以爭取勞工權益為主限勞工參加,上街頭或是到中正紀念堂長期靜坐
如果人數夠多政府就會重視,就像法國一樣上百萬人才有用.

2.讓自己有本事,楊開煌教授曾對我們說一句話:有本事錢自己會來找你,看看MLB職業選手就是個例子.

3.自己創業當老闆,白手起家例子很多只要樓主有那個頭腦,賺錢不是難事.

我沒有替老闆講話,只是沒有那個本事上街頭運動,滿腔熱血的樓主就看你自己後續如何做了.
在網路上號召特別是在01號召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forvaio wrote:
這就很奇怪了?假如大...(恕刪)


這就表示中國大陸有吸引廠商繼續投入的地方
也就是說儘管成本增加
但是基於某些原因,廠商願意承擔這些增加的成本
因為後面可能有更大的利橍

以目前來看主要是看到對岸的市場
或者是對方能夠提供的優惠與設廠條件夠誘人

而那些複製台灣過去經驗的小型血淚剝削工廠
則因為以外銷為主,在這一波的勞動合同與金融海嘯雙重風暴裡倒閉過半
或者在沿海收攤不幹,準備轉進中西部
(後者又看上中共提供的輔導與優惠,特別是內地省份為了招商,
其實對新的勞動合同法有變通、通融)

這些都不是台灣能夠比擬的

簡言之
不排除有老闆賺很大可是不調薪
可是也有很多台灣老闆是苦撐
你用行政力量去提高薪水標準
只有造成更多的失業人口

另外一點可能很少人認同
不過我還是要說
由於過去政府搞意識型態,把經濟不佳的壓力轉移到內部鬥爭
在眾人皆曰公平正義的口號下
台灣的公務員不調薪已經多年
但結果是這幾年裡民間企業當然更有理由完全不調薪

我要是老闆,我一樣也會找一個簡單明瞭的敘薪比較對象

結果不景氣時民間企業的薪水馬上就降下來
而公務員的薪水因為有國家保障所以沒有降
幾年下來之後,公務員就變成令人羨慕的行業
以前只是羨慕其穩定,現在連起薪都讓人眼紅

所以很多事情的起頭與動機與其後來的發展與結果
其實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想要搞均富
結果來的是均貧
更糟的是那些想搞別人的自己先貧
hzy01151438 wrote:
不知道樓主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如果是學生我不意外你有此種想法,
等你出社會再來行動或是現在開始行動.
如果是上班族我建議你先直接從你公司做起,先去要求你的老闆,如果成功才有機會擴大到全台灣

20幾年前剛從學校畢業,那時經濟正旺,大陸尚未改革開放,廠商選擇機會少訂單多時請不到員工
自然會調高薪資,但是現在時空不同了,我也嘗試過和朋友合資創業,但是當老闆又何其容易
畢竟自己不是那塊料,只好再回到職場,所以樓主有幾個作法可以改變你的不滿.

1.號召勞工上街頭:以爭取勞工權益為主限勞工參加,上街頭或是到中正紀念堂長期靜坐
如果人數夠多政府就會重視,就像法國一樣上百萬人才有用.

2.讓自己有本事,楊開煌教授曾對我們說一句話:有本事錢自己會來找你,看看MLB職業選手就是個例子.

3.自己創業當老闆,白手起家例子很多只要樓主有那個頭腦,賺錢不是難事.

我沒有替老闆講話,只是沒有那個本事上街頭運動,滿腔熱血的樓主就看你自己後續如何做了.
在網路上號召特別是在01號召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我想社會經驗因該不是連由一點點小事都不想出聲的人口中說起,
你又何德何能可以在這裡對一個有經驗的人說教,
除非你是沒經過社會經驗的小夥子, 不然就是試過一切手段爭取後自行創業要分享創業比爭取容易的經營者.

如果你是經營者那我願意聽聽你如何成功創業, 如何用你的經驗教導創業者避開高度風險成功創業.
但假如只會教不要抗爭的理由, 那就我看來這樣的你只是會放馬後砲連一點一滴機會都不爭取.

你上述提的建議當然是為自己著想的人都一直努力的不知道這麼基本的事你講來何用,
不就像遇到尿急的人對他講句"尿急還不去廁所"如此沒多少建設的話.

凝聚群眾是累積來的, 沒有人提那不就是鴕鳥心態.
動不動就說馬上找百萬人去街頭不然就閉嘴的心態, 很怪!
因為連為自己的權益發聲都不做怎麼會為自己著想去爭取權益呢?






很抱歉引言你之前之發言,
也很遺憾你從事之工作是你認為沒有前景之工作,
但畢竟這是你選擇的,
世界變化瞬息萬變,
之前熱門之行業可能成為未來末日產業,
唯有自己能改變自身能力,
不然將被時代之洪流所掩蓋及消滅,

你在此號召大家附和你強化工會與資方抗爭甚至罷工爭取權益,
我尊重你的想法,
但是否也請思考你之想法是否帶給社會不安及經濟動盪,
是否可能是一種不負責任之想法,
我不願潑你冷水,
但請正視發表任何言論之社會責任。

改變環境不如適應環境,
如你不甘成為受欺凌之勞方,
是否可以轉換身份成為資方,
台灣自營資方滿街都是,
等你當了資方不知你的想法是否會改變呢???





現在寫程式還是不如賣雞排?
realopen wrote:
在科技業你是否寫程式很久了?
年輕人是否還是對寫程式充滿可以致富的希望?

在2002年的時候看過了蔡學鏞寫的寫程式不如賣雞排,
那時軟體工程師們心酸著笑著但還是抱著希望未來會更好,
現在過了這麼多年回頭在看"程式與雞排",
2001年的文章"程式與雞排"薪水部分過幾年現在還都沒變啊!
感覺寫到心崁裡也感覺很累了~程式不好寫~但懂程式價值的台灣老闆更少.
尤其是薪水沒有增加多少可以彌補軟體工程師的機會喪失.(放在最後一段)

如果你是年輕人別傻了等老闆重視軟體是很難的

{附上我找到的"寫程式不如賣雞排"網址 http://j2se.myweb.hinet.net/article/java/003.htm
<節錄>
當程式員很可憐,在台灣當程式員尤其可憐。薪資低、工作量大、地位不高、技術又容易被淘汰。難怪有人半開玩笑地告訴我,他以後不寫程式要改行去賣香雞排。

照理說,軟體開發是很專業的領域,越是專業的領域,越是處於金字塔的尖端,應該薪資很不錯才是,但不知怎地,台灣的程式員就是從來未獲重視。我們不要表面上的重視,我們要薪資上的重視。據我所知,大陸程式員的薪資水平,比起我們台灣高出許多(從國民所得、物價、房價來比較),美國程式員的薪資更是高得讓我猛嚥口水。
.......................
}

<Added--------------------------------------------------------------------->
感慨的人也不少
我也是其中之一
因為也看了不少國外對軟體工程師的尊重, 同學畢業在國外工作的起薪我現在還沒達到,
曾有國外名零件的副總來公司解說產品看著會議中唯一的韌體工程師也是最年輕沒職位的我解說我很感動,
畢竟他也是技術副總願意尊重軟體.

IC設計你要找工具和找人教光找那個門就可能要進學校但賺得多表示他是全世界最難嗎?
很多人認為寫程式的工具好找人人都可以寫(只要有心人人都程式工程師)
但寫得好的在台灣有很多嗎! 只要有台電腦就會寫的好? 只有C,C++, Java, ASM 等基礎嗎?

別笑死人了~認識字有多少可以寫出名著~會畫畫有多少可以畫出好作品~會玩木工就可以蓋房子嗎
不怪任何人~ 因為大家的心也很酸~也許我也曾以管窺天看到其他職業

每行都有難處我懂, 但這世界不就是有分技術門檻這東西嗎?
在國外時國外對軟體工程師的尊重不下於建築師等職業
如果沒技術門檻哪來的專業, 那大家都拿一樣的錢不就好了!
這一行不是玩Know How而已, 要技術才做得到, 這技術教你都不一定會不是嗎!!

這業界有多少人認真寫軟體但不是拿到同等價值
別再嘲笑我們不認真了

<Added--------------------------------------------------------------------->
我認同當員工跟自己當老闆的....心力付出差很多...這句話
台灣有多少自營業者您應該知道非常多

您知道軟體工程師未來的出路少嗎,
電子業又喜歡比Cost down換工作已經不奇怪,
六年級世代又是最多人的世代,
危機已經不是拿別人薪水就可以減少的,
薪水拿的不會比較多工作也不穩定,
最後剩下來爬不上去的輸家有多少!

但我認同當員工跟自己當老闆的要付出的不同我家人就自營,
現在是要比在野外吹風淋雨學可受用一輩子做生意的方法~不管是只能溫飽還是大富大貴
還是要像在豬圈待宰的小豬不知道哪天輪到自己~充其量三餐不缺有屋瓦可暫保溫暖(又不是公務員)

現在還不出去? 多少年輕人都敢! 多少人自營失敗過還是在做! 為什麼我現在還不出去?
我怕的事很多因為鑽研程式深耗大半時間已經變成社會智障, 社交智障, 在豬圈裡很認真研究食譜的豬.

你的結論呢?

<Added--------------------------------------------------------------------->
雖然不多但有著寫程式的同躋和先輩說著一些感想, 慢慢的有地圖碎片出現.

真的很不容易! 很難得看到軟體人會討論著在台灣遇到的職場環境.
因為寫軟體的多少帶著點做藝術會有的特異個性又有著做工程會有的執著.
有著堅強的自尊總是獨立的一個人鑽研著總不到不得已不輕易放棄或請教別人,
經常要和時間堅持對抗~耐著性子研究程式碼~雖然緩慢但背著壓力一步步小心的完成.

軟體工程師這種個性會這樣把心中的不得已輕易說出來嗎!

我知道很多寫軟體的看到這些抱怨一定會生氣為什麼我們不耐著性子解開這Bug呢!
要解開~那這問題是不是該被大家好好拿出來指出問題的所在.
現在檯面上的都是"硬體"擁有資源,許多公司也都是"硬體"的擁護者,
那也是否該試著討論"軟體"在台灣的處境與未來.

<Added--------------------------------------------------------------------->
有些網友問說不懂寫軟體和其他職業有甚麼不同~為甚麼我在煩惱
也許產業不同所以不懂~所以才會想說出來讓有機會看到的人知道
下面是我在職場的感覺
<軟體的知識生命週期?>
在軟體研發職場上學到的東西不久就被認為是過時的了
像在系統廠軟體研發每季(四個月)要跟上各種新硬體\新功能\新平台(OS).

<那為什麼會擔心?>
軟體研發工作吃力到了年紀大在體力和腦力都會更吃力,
經驗重要但又要不斷追求更前端的知識才不會被淘汰,
而且這高門檻的工作拿到的薪資常和付出的不成比例,
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在研發專注解決問題當年紀大了老闆又要找便宜的人取代你.
處境和台灣棒球員一樣
但大部分的軟體工程師的薪水不多,
在台灣最後如果升不上做主管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也無法在軟體上維生換職業更煩惱,
因為程式寫的越好花在學習軟體知識的人生也越多但錢卻沒賺到足夠做轉換跑道的緩衝,
這就是在台灣寫軟體到年紀大在怕的.

...(恕刪)
樓上多慮了
喊衝的時候
沒幾個人真的會衝出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