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少爺 wrote:
為何不拿來補助火車票?
...(恕刪)
你買的到火車票嗎?
這種靠港的方式,應該不只略作改良而已
貨運碼頭與客貨碼頭,
很多概念應該是不同的。
進出船體,這種「便利」是基本配備
但候船,上船,班次等候時間的便利
海運仍難以替代公路運輸。
不過這種影片,
是很符合觀光客嘗鮮的欲望。
如果對比於走長隧道或是改建後的替代道路
公路運輸就會比原本的蘇花更安全
花東要的一條,唯一一條保障基本生存權的公路。
補貼個幾十億或十幾億來運嫥,
那和開版的說的,一年發幾張車票有什麼不同呢?
你對蘇花這條路,有土地開發,都市計劃所有的負面印象
但是,人家賴以生存的公路如果只有這一條,
再痛苦也要建
忘了回你這段,補一下,
請多用花東人的同理心去考慮交通運輸的規劃,
不要言必觀光,行必觀光的觀點去看。
白劍鈴馬 wrote:
其實真的只是略做改良而已,
基隆港、蘇澳港、花蓮港其實應該也有部分客運的功能,
話說以前有個「海上璇宮」......
白劍鈴馬 wrote:
海運當然不能完全取代陸運,
基本上站在輔助運輸跟觀光收益的角色上會比較適當。
白劍鈴馬 wrote:
小弟強調的只是能夠在最短時間跟最少花費下讓花東地區的人民有一個選擇,
至於五到十年後的替代道路,
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建設,
能夠盡快做當然要做,
但是.....
重點是是五到十年後~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70年代還有個「花蓮輪」
公路蓋好了再來談海運為輔吧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那位青年環境智庫成員提出的那兩條日本船與網頁,
夏季限定加上減班停航,
這樣子的海運是來輔助運輸?還是來糢糊焦點?
如果觀光沒收益,運輸又不能達預期的目標
不知道到時是誰來輔助誰?
青年環境智庫,
不是反對蘇花高、蘇花替最用力的那群成員嗎?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當然,海運是其中一個選項,
海運也是三到五年後,東北季風來了,
樓上已經有前海軍網友來分享進港經驗
不過,我們對蘇花有安全的公路是有共識
人命關天且花東現在已經面臨困境,
產業、經濟、生活,各行各業
真的不能拖下去
拖了十年,現在就是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