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國營企業

zola wrote:
也許就是如此,踩到別人的線
所以沒法賣...(恕刪)


舉例來說
光是台電滿布全台的到戶電網就是對於通訊業殺手級的基礎建設.
問題是影響到其他人的利益太巨大了..

台電要是為無官股掌控權的100%民企(不用多想, 一定是財團的)能玩的事太多了...
稱之為超級大怪獸也不為過!
且還可養一堆政客,媒體及說客(學界蛋頭學者等)來修法, 洗腦社會大眾.
improvement wrote:
民營化,台電講很久了,問題是財團不要政府的建議。我之前是在台電待過,不過我都是只片面聽到或是可能是錯誤訊息,就當參考看看。

1. 民營業者只要接收電廠單位,其他輸配電不接收。
2. 傳輸造成的電力衰減,超過一定比例造成損失,政府要負責。
3. 部份法規不受電力法受限
4. 人事使用完全自主
5. 日後發包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
6. 營運權100%業者決定
7. 接受電廠後,地坪及地上建築物完全轉移,轉移價格以當初建廠時間所定價格為參考。
8. 如民營化後,年資結算及退休金結算由政府負責。
還有其他蠻多,我只是舉幾項...(恕刪)


財團不是吃素的, 不會去做沒確定獲利(且要短期就能回收)的事,
且財團是以投資最少, 獲利最大為目標!
能少花一毛錢絕不多花, 能多賺一毛錢絕不少賺!
匿名訪問中 wrote:
但是這群人比不過考試機器,比不過一大堆不了解工作內容就去報考的人。...(恕刪)


考試機器?
2013台電雇員第一試筆試分數
輸電線路維護南區 24.09
變電設備維護北區 29.93
機械維護北區 16.43
機械維護中區 30.51

台灣的考試機器~~~

殘翼 wrote:
本篇不是要戰電費漲不漲,而是最近聽說台電人事結構老化嚴重
很多業務都外包出去,就是不想增加長期養這些位置的成本...


看來這篇樓歪了, 小弟提一下我的看法:

台電老化的確很嚴重, 而且老人和年輕一代中間落差斷層太大.
隨便開各一場會議, 年紀加起來都是上千歲的.

當然官僚思想是很難被打破的,
官僚思想下, 一群公務員做事情求的不是把事情做好或是服務人民,
而是不要犯錯, 不要做決定, 不要被監察院約談, 免得退休金沒了.

但不可諱言, 台電雖然人力老化嚴重, 但是近來有持續補新的人力,
但是這些人力是帶給台電新血和新思維, 還是只是又訓練出一批年輕的官僚呢?

提到對外,
台電民營化其實反對阻力就是來自於台電員工的工會,
工會聲音很大, 背後也有相關政治勢力再支持(在民主社會,這是正常的),
當然我也不贊成民營化, 雖然民營化才能破除所有一般百姓看到的不公不義,
但與其財團趁民營化把台電整個拿走, 還不如繼續維持現狀.

在說, 一般國外有關電業都是會分三各不同專業領域不同的公司: 輸電、發電、配(供)電
但台灣卻是一家國營公司全部包下來,

台電怎麼可能養這麻多的三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呢?
所以就要大量的委外,但是官僚制度和採購制度再加上後面的立委,
能讓這些工程品質好嗎? 我個人不太相信.

也因為台電一手包辦了輸發配, 沒有專業分工的情況下很多政策都推不動,
核四是一個例子, 當核四大包顧問公司倒了後, 台電接手困難( 外包習慣了)
就連智慧電網台灣也落後大陸很多.

個人覺得台電只是盡量維持現狀, 但是卻無法往前進步.




lcccccccc wrote:
考試機器?
2013台電雇員第一試筆試分數
輸電線路維護南區 24.09
變電設備維護北區 29.93
機械維護北區 16.43
機械維護中區 30.51

台灣的考試機器~~~ ...(恕刪)


我當年考大學聯考時(錄取率約三成的時代)
平均每科不到四十幾分(最低錄取總分約兩百多分)就有大學唸
但還是有近七成的考生考不到這樣的分數..
至於研究所考試那就更扯了..
某老國立大學某所某科全體考生最高分僅十幾分...(這種事,尤其在過去應該不算太難見到)
最扯的是唸高中時某名校某次物理考試, 全校自然組六成以上的人....零分!

不過台灣真正的考試機器看不上經濟部國企人員招考倒是真的..
redial wrote:
看來這篇樓歪了, 小弟提一下我的看法:

台電老化的確很嚴重, 而且老人和年輕一代中間落差斷層太大.
隨便開各一場會議, 年紀加起來都是上千歲的.

當然官僚思想是很難被打破的,
官僚思想下, 一群公務員做事情求的不是把事情做好或是服務人民,
而是不要犯錯, 不要做決定, 不要被監察院約談, 免得退休金沒了.

但不可諱言, 台電雖然人力老化嚴重, 但是近來有持續補新的人力,
但是這些人力是帶給台電新血和新思維, 還是只是又訓練出一批年輕的官僚呢?
...(恕刪)

台電人才與技術傳承斷層的問題的確很大! 再幾年那些台電早期長期培養出來有一堆建廠營運維修經驗的資深高手應該就會全面退光!
要命的是, 不少各電廠的資深包商(電廠包商大多有地域性一做幾十年很正常)也有接班的問題, 現實狀況就是沒人可接班...但這些包商都是最了解(更了解的台電內部人員通常已退休或待退)機組及各項設備的資深好手. 這些包商還能撐幾年還不知道.
之後的問題就大條了..有解嗎?


會有官僚存在, 自然是制度使然!
台灣的公部門制度上本就是設計防弊為絕對優先, 講求程序正義與層層節制, 禁止便宜行事與濫權越權,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能如何的運作自由度可伸展? 且這些運作自由度往往正是制度設計上本所要防範的!
就是因為制度面如此設計,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意識, 採取相對保守措施以自保是很正常的.
就是因為制度面的不同, 所以公部門與民企才會有顯著的行事差異.
往往在民企很正常的業界常態, 同樣的事一放到公部門往往就便十惡不赦得抓去關了..
不只是公部門, 只要是規模越大歷史越久的民企越易發生制度(相對就有一堆sop, 規定, 章程,審核等)箝制與官僚的問題..
幾個人的小公司, 啥典章制度都沒有, 老闆說了算.., 當然這類問題少多了..

再回頭看看台電, 如果台電整體不是具效率的單位, 如何有現今優良的高供電品質? 光一個電廠大修不能在期限內準時完成併聯供電就可產生重大的供電缺口了! 更不用提眾所週知修配電系統的普遍高評價了.

本人以前的文章有舉過台灣本土銀行業(同質性高,高透明度,可比較指標多)的例子, 不知您看過嗎?
以效率及績效表現, 民營不代表就會勝過國營, 且還相反!! 國營全數前段班, 後段班全數民營!
銀行業可算是代表顯例.眾所週知, 銀行業的基本經營準則正是"穩健","保守".
國營銀行業除了一般其他國銀事業的監督單位及法規外, 還多了金管會等監督單位及一堆金融相關法規來箝制規範. 所以銀行金檢及其他金融等相關犯法違規紀錄上, 國營銀行都是遠遠低於民營銀行.
很多偏誤的觀念與刻板印象往往是長久以來的洗腦(或其他種形式)所造成..
但現實上往往跟想像與既有認知完全不同!

redial wrote:
提到對外,
台電民營化其實反對阻力就是來自於台電員工的工會,
工會聲音很大, 背後也有相關政治勢力再支持(在民主社會,這是正常的),
當然我也不贊成民營化, 雖然民營化才能破除所有一般百姓看到的不公不義,
但與其財團趁民營化把台電整個拿走, 還不如繼續維持現狀.
...(恕刪)

台電工會有反對民營嗎?
此外你指的不公不義是指哪些? 能請您清楚的說明嗎?
台電民營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於人民不僅毫無益處, 且害處一堆!

redial wrote:
在說, 一般國外有關電業都是會分三各不同專業領域不同的公司: 輸電、發電、配(供)電
但台灣卻是一家國營公司全部包下來,

台電怎麼可能養這麻多的三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呢?
所以就要大量的委外,但是官僚制度和採購制度再加上後面的立委,
能讓這些工程品質好嗎? 我個人不太相信.

也因為台電一手包辦了輸發配, 沒有專業分工的情況下很多政策都推不動,
...(恕刪)


您應該搞錯了!
以全球而言,各國家及地區的電力公司一般都是具備發電,輸配電及營業的全功能綜合電力公司.
且單一區域只有一家電力公司供電(歡迎舉出例外!)
台電有多少員工你知道嗎(過去還更多)? 養幾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會很難嗎?
且事實上幾乎到目前為止, 在電力各方面實務界的專業人才(尤其資深高手)幾乎全出自台電!

請問是啥政策推不動? 能請你說明一下嗎?

redial wrote:
核四是一個例子, 當核四大包顧問公司倒了後, 台電接手困難( 外包習慣了)
就連智慧電網台灣也落後大陸很多.
...(恕刪)

核四的問題可多可大了, 建議您可再多深入了解.
至於大陸不僅是基礎工業技術遠強於台灣的國家(核發電反應爐可自行設計建造)
且一條鞭高效的制度及進展, 不是台灣能及的..
台灣自己人基於利益, 內鬥綁手綁腳都玩不完了!

redial wrote:
個人覺得台電只是盡量維持現狀, 但是卻無法往前進步.
...(恕刪)

台電要想如何沒有經濟部等高層的同意可以說是完全沒用的!
民營化的目的都是建立在透過競爭,提升經營效率.
台灣目前封閉電網的特性, 還有這樣的低電價吸引不到外來投資者, 目前看來只有發電端有比較多廠商,輸配電這種做苦工的事,是不會有傻子來投資的.
HPMY wrote:
民營化的目的都是建立在透過競爭,提升經營效率.
台灣目前封閉電網的特性, 還有這樣的低電價吸引不到外來投資者, 目前看來只有發電端有比較多廠商,輸配電這種做苦工的事,是不會有傻子來投資的....(恕刪)


的確!
法規保障的保證收購, 可高價賣電給台電, (低價虧本賣電給終端用戶是台電自己的事)
財團這種穩賺的IPP好生意不做, 去搞啥輸配電等其他的, 又不是頭殼壞掉..

fisheriestw wrote:
再回頭看看台電, 如果台電整體不是具效率的單位, 如何有現今優良的高供電品質? 光一個電廠大修不能在期限內準時完成併聯供電就可產生重大的供電缺口了! 更不用提眾所週知修配電系統的普遍高評價了.


這點小弟完全認同, 台電人力素質非常高, 尤其以前能進去台電的人才都是頂尖的.
但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果你知道內部一個簡單的事情跑公文要一堆人跑流程蓋章,
更何況是大事沒人敢做決定, 推拖拉, 開會在開會, 開一堆的會但是沒結論, 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看到這樣狀況你就不會說台電目前是有效率的單位了.

但台電虧損其實的確並不是員工惹的禍,
有太多的政治/政策和利益造成一個賺很多錢的公司短短10幾年變成大虧損.



fisheriestw wrote:
再回頭看看台電, 如果台電整體不是具效率的單位, 如何有現今優良的高供電品質? 光一個電廠大修不能在期限內準時完成併聯供電就可產生重大的供電缺口了! 更不用提眾所週知修配電系統的普遍高評價了.


你真的認為大修是台電員工自己去修的嗎? 呵呵


fisheriestw wrote:
台電工會有反對民營嗎?
此外你指的不公不義是指哪些? 能請您清楚的說明嗎?
台電民營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於人民不僅毫無益處, 且害處一堆!


民營化會讓現有的員工福利減少,工作量變多,
站在員工立場的工會會支持嗎?
在外面看到工會遊行時說支持民營化,
但是後面有一堆的旦書, 其實只是場面話, 說穿了就是反對.

台電工會不管是對直屬長官還是台電內部的長官, 批判時可是聲音很大的.


fisheriestw wrote:
本人以前的文章有舉過台灣本土銀行業(同質性高,高透明度,可比較指標多)的例子, 不知您看過嗎?
以效率及績效表現, 民營不代表就會勝過國營, 且還相反!! 國營全數前段班, 後段班全數民營!

不好意思, 小弟對銀行這領域不熟, 只是剛好在電力領域有機會瞭解幾年,
但個人認為銀行業是特許且特別受金管會高度管制的行業, 行業別也不同,
實在不適合拿來和經濟部的事業體來比較.
我想要比較也比較適合把經濟部下面的事業體拿來比較會比較恰當,
畢竟金管會和經濟部成立的目的有著很大的差異.


fisheriestw wrote:
您應該搞錯了!
以全球而言,各國家及地區的電力公司一般都是具備發電,輸配電及營業的全功能綜合電力公司.
且單一區域只有一家電力公司供電(歡迎舉出例外!)


我的原意並非是輸發配都是獨立一家公司,
而是應該開放輸發配或是將輸發配區分成不同的單位或子公司,
盈虧和發展各自獨立, 而不是一個總管理處管輸發配全部的業務.


台電有多少員工你知道嗎(過去還更多)? 養幾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會很難嗎?


這點我絕對比你清楚有多少人, 至於養人才會很難嗎?
會, 民營公司可以透過挖角或是徵才找專業技能好的人直接進公司,
台電如果不透過考試能找到這種人才嗎? 找到的都是會考試的?


fisheriestw wrote:
台電要想如何沒有經濟部等高層的同意是完全沒用的!


這點小弟完全認同, 當做官的只想升官, 也就不會有太多的革新和創新出現.

redial wrote:
這點小弟完全認同, 台電人力素質非常高, 尤其以前能進去台電的人才都是頂尖的.
但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果你知道內部一個簡單的事情跑公文要一堆人跑流程蓋章,
更何況是大事沒人敢做決定, 推拖拉, 開會在開會, 開一堆的會但是沒結論, 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看到這樣狀況你就不會說台電目前是有效率的單位了.
...(恕刪)

你講的跑流程蓋章開會等的不會是現在才這樣, 且所有公部門要不這樣也難!
我前文所講的
"再回頭看看台電, 如果台電整體不是具效率的單位, 如何有現今優良的高供電品質? 光一個電廠大修不能在期限內準時完成併聯供電就可產生重大的供電缺口了! 更不用提眾所週知修配電系統的普遍高評價了."
這些都是現狀! 而不是過去!

redial wrote:
但台電虧損其實的確並不是員工惹的禍,
有太多的政治/政策和利益造成一個賺很多錢的公司短短10幾年變成大虧損.
...(恕刪)


有基本SENSE及判斷能力的應該都知道這些事實!

redial wrote:
你真的認為大修是台電員工自己去修的嗎? 呵呵
...(恕刪)

您是想表達大修完全沒有台電員工嗎?
基本上要判斷包商的能耐也是門專業學問!
不能在期限內準時併聯供電, "死"的可是台電的人! 包商會有痛癢嗎? 了不起再申請一張牌罷了!
先不講大修, 那輸配電呢?

redial wrote:
民營化會讓現有的員工福利減少,工作量變多,
站在員工立場的工會會支持嗎?
在外面看到工會遊行時說支持民營化,
但是後面有一堆的旦書, 其實只是場面話, 說穿了就是反對.

台電工會不管是對直屬長官還是台電內部的長官, 批判時可是聲音很大的. ...(恕刪)


民營化未必一定得造成現有員工福利減少,工作量變多, 尤其對核心高技術專業人員而言!
且民營化台電肯定賺錢(且很難不大賺, 否則民營化不會實現). 4.6M的天限不再, 搞不好
稀有技術專業人員還得以國際行情來留. 其實不同單位屬性的人員對於民營化後的利益不會相同.
技術工程系統的人沒在怕, 但替代性高的營業人員(這些向來就不是台電的主流系統)就不是這樣了!
所以工會內部的聲音會分歧是很正常的.為何會反對民營會有, 當然不意外!
至於有旦書更不代表反對民營, 那是正常合理的維權必要手段, 全球皆然! 勞工工會在同意啥無條件合併,被併,或被入主的極少見的啦.
台電那些經濟部官派官員, 怎能不批? 那些違反台電及台電員工利益的行為放到上市櫃民企可是掏空, 背信/特別背信的罪責耶! 不過批也沒用, 換誰來都一樣, 全都是奉行經濟部高層指示的執行者. 否則這些位子也輪不到他們.

redial wrote:
不好意思, 小弟對銀行這領域不熟, 只是剛好在電力領域有機會瞭解幾年,
但個人認為銀行業是特許且特別受金管會高度管制的行業, 行業別也不同,
實在不適合拿來和經濟部的事業體來比較.
我想要比較也比較適合把經濟部下面的事業體拿來比較會比較恰當,
畢竟金管會和經濟部成立的目的有著很大的差異.
...(恕刪)

電業也是特許且受經濟部能源局高度管制的行業!
但差別是同質性與可比較性!
我從沒講過要拿台電來比銀行!
我舉銀行業是指出國營與民營一般人對其績效與競爭力的認知謬誤.
經濟部下面的事業體有台電,台水,台糖,中油, 幾乎無同質性可言, 是要比較啥? 且有啥比較的意義?
此外,國營銀行是財政部旗下, 而非金管會!

redial wrote:
我的原意並非是輸發配都是獨立一家公司,
而是應該開放輸發配或是將輸發配區分成不同的單位或子公司,
盈虧和發展各自獨立, 而不是一個總管理處管輸發配全部的業務.
...(恕刪)

看不懂你在講啥?
全世界各地的電力公司大都是輸發配皆具的綜合電力公司!
台電的輸發配本就是各自獨立的單位/部門.
台電也沒有"管輸發配全部的業務"的"總管理處"這東西!!
將輸發配分拆成各自獨立公司(含子公司), 只會增加營運成本, 有啥好處可言?

redial wrote:
這點我絕對比你清楚有多少人, 至於養人才會很難嗎?
會, 民營公司可以透過挖角或是徵才找專業技能好的人直接進公司,
台電如果不透過考試能找到這種人才嗎? 找到的都是會考試的?
...(恕刪)

台電有多少人? 在台電網站及年報上就有寫明,
但要講精確時點的數字, 例如今天的員工總數, 我可以確定你講不出來!
是要能比啥? 要想知道我對台電了解程度, 查查我的舊文即知.

你那是一般中小民企的思維..
台電長久以來的人才都是INHOUSE自行長期培訓.
(民企中的長榮也是INHOUSE自行長期培訓, 招募之新人以完全無職場經驗的新鮮人為主)
過去很多台電資深高手(多已退休)根本未經任何考試進台電.
(過去大專以上畢業生很少的時代, 大專以上畢業生去青輔會登記即能分發進公部門任職)
以台電這種獨門獨大歷史悠久的超大企業(員工與資產數有幾個台灣公司能及?), 根本無同業競爭者. 全台電力領域幾乎所有高手皆出身於此, 是要去哪挖角或是徵才找專業技能好的人? 反倒IPP還得從台電及台電包商挖. 甚至連外國電廠也來挖台電的人.
考試只是篩選程度及SENSE, 考上進來到能真正成材還久呢..
連考試都過不了, 還要談其他的?

redial wrote:
這點小弟完全認同, 當做官的只想升官, 也就不會有太多的革新和創新出現.
...(恕刪)

這你可誤解了!
不管誰想不想升官, 台電在體制及法規上就是得受制於經濟部等高層..
(連花自己錢的CAPEX都得立院,經濟部等各高層單位的審核同意)
此外, 台電是要啥"革新與創新"? 有誰能講清楚說明白?
且現在台電的人才與技術斷層正是過去當年所謂的改革("革新與創新")造成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