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真失敗
居然有人認為準時的等遲到是應該的

twowen wrote:
自強號誤點為何要犧牲...(恕刪)

david92 wrote:
中國那麼大,鉄路四通八達,卻很少誤點,...(恕刪)


你確定說的是中國大陸嗎?
對他們來說誤點是正常 準點是靠 RP 的
我的隨意小窩 http://blog.xuite.net/mogwy/twblog

balance0910 wrote:
相信日本算是地鐵系統很發達的國家,
慢車等快車通過,也是很常發生的,
而且慢車等快車過,有時候還得換月台。

有些事情不是您想得如此,事實就是如此,
日本算科技發達的國家吧!
為何也會有這樣的情形產生,
望您的高見能夠消彌我的疑慮,
而不只是會拋出問題。

學著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遷就你,
而且前面網友的建議都無法讓您聽得進去,
那....這討論串的意義是???純發洩???

珍惜時間就不會浪費時間在01跟人爭,
因為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三天的問題,
就像是柏油路永遠鋪不平,您認為熬夜討論這問題,有什麼意義嗎?)


其實台鐵如果像日本這麽準時的話,我真的不介意坐區間車轉月臺
我們這些通勤族唯一小小的願望就是能夠準時上班,準時回家啦

我剛好有兩個知名鐵路國家的旅遊經驗:日本和瑞士

日本鐵路真的準時得很誇張
過往幾次日本自助旅行的經驗,大至新幹綫,小至一般地下鐵,除非有人身事故,不然真超級準時!
他們所列出時間比如14:30,是開車的時間而不是到站時間啊~
會出什麽鐵路電玩遊戲並不是沒理由的,因爲真的很難達標XD

瑞士的話其實偶爾也有誤點,頂多5分鐘内,但誤點不會是因爲慢車停靠在某站等快車通過
應該是路軌夠多,設計排程設計做得成功吧~
當然瑞士鐵路格局大很多,因爲是歐洲中心,是貫穿整個歐洲鐵路的核心,所以我們也只有羡慕的份XD

我一直懷疑台鐵有沒有好好電腦化,不然其實這樣的誤點滿誇張的
台灣人討論公共議題的能力之低落,在這邊就可以看得出來,誤點是一件事,慢速車讓快速車又是一件事,全部喇在一起瞎攪和,這樣是能討論出什麼鬼來?

針對最先的問題,你不是次等公民,所謂的公民權不包括你消費所能買到的服務!你跟我跟他跟某某某,都有資格花錢買票坐火車,這叫平等的公民權,你花的錢多,所以坐自強號,我花的錢少,所以坐烏龜號,這是消費行為,烏龜號就得讓自強號才叫公平,不然難道你想坐霸王車?

twowen wrote:
自強號誤點為何要犧牲...(恕刪)

你的思維模式造成你的悲觀人生
twowen wrote:
不想讓費太多生命在等誤點的火車
可悲的臺鐵,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的下場。
無奈偶爾還是得坐,真的圈圈叉叉,唉~

只愛氣質帥妹 wrote:
沒有那麼多不公平吧...(恕刪)


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吧
有些地方自強號就不停啊
還是現在連目的地都要分等級了??
去大站的是一等公民
我有錢想做自強號,阿就沒停啊

現在連台鐵自己的缺失都可以用票價合理化了?
我想樓主也不是單純的針對區間車為何要讓自強號
台鐵要改進的因素太多,綜合起來才讓人討厭,剛好遇到其中一點暴發就很生氣

隨便講幾點
1. 誤點時間估不準
台鐵擁有兩甲子的誤點經驗...誤點就算了,誤幾分還常常變,估不準

2.避讓時間太久
明明可能只要花五分鐘就可以到下一站了,下一站就到家的感覺更不爽
卻偏偏在這一站為了等一個自強號等了超過十分鐘
重點是等多久又不講

3.台鐵誤點還可以賺錢
以前沒悠遊卡時,規則一樣對號車才有誤點超過一定時間賠錢,電聯車則沒有
就造成誤點的時候大家非得搭快車,不然趕不上上班
為什麼要搭快車大家都知道,因為優先開
但台鐵要不要收補票錢呢? 當然還是收
現在悠遊卡比較普遍,這樣情況比較少了,但想起來還是很ooxx


區間車會讓自強號先通過
除了車票的差異之外
主要還是營運區間的差別
區間車大多只有"基隆->新竹(或苗栗),新竹->彰化,彰化->斗六(或嘉義),斗六->屏東"
所以再怎誤點也不會差太多
但是自強號都是七堵->高雄
如果沒有優先權
可能樓主哪天搭自強從台北到高雄可能會"靠北"更大聲了

另外現在都會區已經沒有普通車
所以除非有事故
不然也很少會有待避超過20分鐘的區間車

至於台鐵誤點
坦白說就是台鐵的問題
就是擺爛~~~~~
車輛故障,號誌故障,電車線掉落,加上一些人身事故
還有就是應變能力很差
所以誤點是很正常的


如果有小站想搭對號車的
我建議可以買異級車票
但是車和車之間最好抓15~30分鐘
例如從鶯歌要到高雄,就在鶯歌買異級(鶯歌桃園是區間車,桃園到高雄是自強號)
但時間不要抓太近的原因就是可能你搭的區間車剛好在鶯歌待避你要搭的自強號
就會眼看你要搭的車高速通過鶯歌

大多鐵道迷(不是台鐵員工)
都希望台鐵整組換掉
不然車也國家出錢,工程國家出錢
還可以搞到虧錢
現在北廠不能賣就在那邊講一堆有的沒的

我對鐵道沒太多研究,
不過看到說有人把待避原則歸因到票價差異上,
感覺上有點弄錯因果關係.
鐵道服務分級不是為了要收不一樣的錢,
主要是根據車速, 里程而定,
內裝與票價是根據這些分級而定的.

一個區間車為什麼要等自強號,
主要原因不是票價差異,
說實在的, 若比起每公里的單位票價,
你如果坐短程區間車, 可能還比長程自強號的客人還來得高呢!

長程高速列車,
它也有其服務目標 - 運送長程客人,
總不可能把他搞成區間車,
那還有意義嗎?
乾脆全部都捷運化,
大家每站都停,
這樣營運起來也很簡單.
可行嗎?

而且高速行駛, 停下與啟動到定速都要花很多時間,
也增加許多變數, 車輛調度更難管控,

另外, 資訊也不足, 有一些事情也無法判斷停那麼長的時間合不合理.
像是, 前方管制段是否有車?
若是前方一個管制段有車, 甚至前前方一個管制段也有車,
你會等更長的時間也是有可能的.

例如:
若前方一個管制段區間車只要5分鐘,
但在前前方一個管制段區間車卻要花10分鐘的話,
假設自強號只花區間車一半的時間,
前一個管制段區間車也是要停下來待避,
否則, 他們會在10分鐘的那個管制段追尾.
所以, 你"至少"要待避7.5分鐘.
(我的算術很差, 不知道這樣算對不對, 我只是意思到了就好, 若有什麼不對請指正)

至於遲到, 誤點, 調度密度不夠, 那是其他問題,
混在一起討論, 反而會混淆不清.

KJI01 wrote:我對鐵道沒太多研究(恕刪)

這句話是真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