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醫師的養成背景非得是高校裡,最會k書的那一群資優生嗎??今天報紙新聞摘錄,「史懷哲35歲行醫」 他們也可以 /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9.04.13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二年級學生張勝捷,畢業自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還當選新聞局國片新秀選拔冠軍,演過電影〈海拔1480〉。也就讀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的文豪,畢業自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還在基因生物科技公司作過工程師,今年已卅三歲。我認為,醫師的養成背景,不應該侷限在一撮小框框內,尤其是在國內填鴨教育的小框框裡!
連書都不想用功K,但是想當醫生?就像草莓族不想努力工作,但就是想領高薪?一般來說,其他行行業不用功K書去獲得知識或前人的經驗就算了,但醫生不用功 K書,可是會死人的,你瞭解其中的差異嗎?樓主你舉的這些人是花了青春與時間再念一個醫科,與小波波們想走後門當醫生是不同的...一堆聯考物理化學生物不知道能考幾分的人,現在搖身一變,變成醫生人到國外唸書就會變得比較聰明嗎?我自己也在國外拿到碩士學歷,我怎麼不覺得我到國外後人就變聰明了?考試都滿分?別騙自己了,這些人在台灣不過是被聯考淘汰的一群,其面對事情的努力程度與聰明才智已被評價,雖然聯考可考無數次,但他們已知自己聰明才智不如人,重考幾次必然也考不上,其實小波們也知道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實力在哪裡,且本來也並不把醫師當未來職業,因為若真這麼有心當醫生,早就拼死拼活用功唸書啦...但凹不過當醫師的父母繼承家業的壓力,為維持上流高收入的生活水準,所以只好聽從父母的話,去波蘭,只不過他老爸是醫生有錢而已
非常贊成 +1 只要 肯認真 肯努力 憑真材實料通過考試 一定會是 "良醫"因為醫海無涯 唯勤是岸背景 ? 根本不重要相反來說不認真 不努力 沒有真材實料 憑父母花錢保送醫學院含醫師執照不會變成 "醫神" 的 只會變成 "醫鬼"一堆 "醫鬼" 又在亂黑人 作賊心虛 大概就是如此吧
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二年級學生張勝捷,畢業自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能夠進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程度還會差嗎?能夠再進高醫,程度還會差嗎?========================反問小波波們,就算他們現在算是個醫生,考的進高醫嗎?考的進我認了能力考不進,你還會認為醫師的養成背景不夠重要嗎?都不像上面那位,沒有意願要讀書的,出國再回來,就是良醫嗎?
後醫很難考啊,會去考的人如果沒下定決心絕對上不了,筆試就算過關,口試被刷下來的機會很高,進去念了,畢不畢的了業看個人努力與造化。和小波波可大大的不一樣了......我一個好朋友,當兵退伍後窩補習班3年,才考進去後醫系,每天唸書唸得日夜顛倒,見習實習又被電的很慘,可是這樣培養下來實力就是很紮實,小波波完全比不上的......
很OK阿,無論之前是哪種職業,只要擁有一顆仁者之心加上正常的管道取得醫生資格,他就有可能會是個好醫生像史懷哲二十五歲時就獲神學碩士學位然後又花了七年的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去非洲奉獻醫術與心力,這樣的為非洲土人著想的偉大的人物居然會有記者拿出來消費,而目的也只是為了某些人的利益 說真的,不提史懷哲還好,搬出史懷哲去比較我只是會覺得更丟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