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指出,這次災害中,很多堤防潰決或破口,很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河川本身落差大,雨量大時,原來的堤防很快被沖開跟掏空。因此他認為,將來堤防建設在特殊需要的地區,例如觀光區或主要農業區時,應該考慮用更多的鋼筋水泥。
蠻好奇的念法律系的懂得如何救災以及國家建設嗎?
好像用張嘴就能建設國家,
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
現在錯在災民身上了~
"這個地區從來沒這麼嚴重過,所以民眾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有做好準備,民眾就會及早撤離,可是他們死守家園,你看看,他們沒有理解到這次風災有多嚴重。」。"
nikon d80 wrote:
小弟不才!斗膽的請問...(恕刪)
李顯龍!!!
---
某+的多少有錯誤吧 可我很懶的找文
一、李顯龍出生與求學經過
李顯龍 (Lee Hsien Loong) 1952年2月10日生於新加坡,是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的長子。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國家初級學院就讀,後赴英國康橋大學深造,主修數學和計算機。1978年,他在美國堪薩斯州萊文沃堡進修陸軍指揮和參謀課程,197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行政管理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
我原本也以為他法律系的(因為他父親是)
二、李顯龍之政途
回國後,李顯龍曾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服役,任新加坡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合行動與策劃司長,1984年6月獲准將軍銜。同年,他辭去軍職步入政界,先後擔任過貿易和工業部部長、第二國防部長、金融管理局主席和副總理等職。1990年11月,李顯龍被任命為副總理兼貿易和工業部長。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李顯龍負責監督國防部,同時任部長級經濟委員會主席和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1997年1月25日,他連任政府副總理(總理公署)兼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11月起任副總理(總理公署)兼財政部長。此外,他還擔任新加坡中央銀行董事會主席。2004年5月31日,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29日的會議上,該機構透過了副總理李顯龍出任下屆政府總理的決定。8月12日,李顯龍宣誓就職,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12月,李顯龍當選人民行動黨新一任秘書長。2006年5月,李顯龍再次當選新加坡總理,5月30日宣誓就職。
三、李顯龍與中國
李顯龍曾於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4次訪問中國。1999年9月,他到蘇州出席中新工業園區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後訪問上海。2005年10月24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四、李顯龍的政策
為了走出自己的風格,據透露,2004年7月訪台,就是李顯龍力抗當時擔任外交部、現任副總理賈古瑪等人的反對的成果。
分析李顯龍上台後的變革,勤跑基層和親民的動作,只是個人形象的改變而已,但在施政上,李顯龍更試圖透過一些政策的鬆綁與解禁,去改變、塑造新的新加坡。在李顯龍上台後推動的多項變革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李顯龍在8月22日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中,有關擴大民主政治參與的談話。
除擴大政治參與之外,李顯龍也在國慶群眾大會推出多項變革,包括鼓勵生育、實施5天工作制、放寬單身人士購買組屋規定、提高就業機會、照顧老年人等施政,都陸續推動中,甚至連開放賭場的考慮,也吸引了澳門賭場大亨計劃在新加坡投資多元娛樂性飯店。
不過,李顯龍放鬆對人民管制的施政才剛剛起步,包括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何啟良等政治觀察家,都認為星國政府推動民主的決心,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是,李顯龍這些開放的措施,至少已經讓企業和外資,深信新加坡將走向更開放的社會,因而增加投資。
在外交政策上,李顯龍也透過「睦鄰政策」,來推動新加坡對外關係的變革。
---
看來我們對領導人要求很低唷....好像法律系就過關一樣
順便說明一下星國的成立
星國其實在二戰後英國退出之時本來要回歸印尼 但是初期兩邊暴動不斷 印尼政府是新加坡為混亂來源 要求他們自己獨立出去 (李光耀其實是希望可以回歸的 可人家都趕人了 只好接下來)
吾的頭像不是狗.....是德國動物園的北極熊弩特...幼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