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0gZm4V6MY&feature=player_embedded
看了看我們學校演出的宣傳影片,真的很很感慨(我不會傳影片啦,哭哭)。
儘管我們努力製作宣傳影片,努力跑校宣傳,但是永遠拉到的客源還是學生身邊的親朋好友。
真正的陌生票房,其實沒有太大進展。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演員,是要經過戲劇磨練。
我們也都知道,許多劇場出身的演員,底子都比線上的偶像演員好多了。
可是當國片興起,大家在抱怨國片演員素質不佳、劇本缺少深度時,沒有人想到我們需要一個舞台劇的泉源。
看國外的電影工業,很多好演員都是從百老匯磨出來的。
像是《芝加哥》裡面的第二女主角——凱薩琳.麗塔瓊斯,她在《芝加哥》裡有如此優異的歌舞表現,也是因為她早期在百老匯有過許多歌舞演出,才有她如此能歌善舞、充滿舞台魅力的表演。
大家都知道賴聲川是個了不起的劇場人,其編劇功力、舞台調度在台灣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
但是回頭看看表演工作坊的劇作,有哪幾部在台灣獲得廣大支持?
大家都能講得出來的,大概也只有《暗戀桃花源》吧!
《如夢之夢》、《田園生活》這些好戲,則很少有人在提起。
像是本次演出的劇本《貴婦還鄉》,以及《玩偶之家》、《紀念碑》、《絕不付帳》這些在國外早就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劇,在台灣也沒有多少人了解。
每次都是《貓》、《歌劇魅影》……這些百老匯大作來台時,觀眾不管票價動輒數千,一窩蜂進劇場去。
讓國外團體用B甚至是C、D cast來台演出賺飽荷包,然後心滿意足地離去。
證明台灣不是沒有舞台劇的消費能力,也不是沒有欣賞舞台劇的藝術素養。
但是當本土戲劇演出,票價只到人家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時,進劇場的仍然是小貓兩三隻。
台灣的舞台劇真的那麼不堪嗎?
一點也不,要說台灣劇作不如國外大戲來台般場面恢宏,是因為預算不夠。
事實上,很多國外團體來台演出,也是用台灣的工作團隊。
台灣團體到國外演出,也往往有不錯的評語。
我覺得現在台灣的劇場界,有點像之前的國片。
作品在國外獲得好評,回到國內卻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或許現在的舞台劇,就像當年《海角七號》帶起的國片奇蹟一樣,正在等待一個奇蹟。
至於奇蹟什麼時候會發生?我不知道,要問在螢幕前的你,你願意讓這奇蹟發生嗎?
我坦白說,這是一個網宣,但我的目的不是讓大家來看我們的戲。
我希望的是,大家對舞台劇更進一步關注,多用行動去支持優質的演出。
學生劇場是未來明日之星的展現舞台,他們正等待著觀眾的慧眼識英雄。
專業劇場是台灣戲劇的深耕農田,他們正等待著觀眾支持他們,讓他們的飢寒交迫有意義。
當然如果在螢幕前的你有興趣的話,還是歡迎來我們的網頁:(無名:ntuadrama95)
如果沒有要買票,沒關係,你可以遠遠關注我們,當我們哪天讓你有這個信心進劇場時,請來支持蔽校的演出。
打到這邊不自覺有點激動,先跟各位朋友說聲抱歉。
這次演出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現實狀況的殘酷,不只是政府的資源少,各基金會和公益團體對於戲劇演出也不敢大力支持。
我們都想要一個更好的台灣戲劇,我們都不想永遠被外國作品文化殖民。
將你看一場電影的錢省下來,進來票價相同(或是更低)的劇場看戲,就是對台灣戲劇的支持。
如果版主反映本文太多本劇內容,我會再將這些資訊刪除。
但無論如何,務必請大家支持台灣的劇場,我們一起試著,讓台灣戲劇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