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的小表哥曾經是某小型飲料公司的唯一業務員,在表哥的努力拓展業務下,該飲料公司在雲嘉南算是小有名氣,而表哥當時也是意氣風發。誰知人心難測,老闆的幾位兒子陸續從學校畢業,於是老闆將表哥升為「業務經理」,帶領著老闆的兒子們衝刺業務。
是的,相信有人猜測到下一步,老闆的兒子不是單純擔任表哥的下屬,而是從中學習表哥的業務技巧,以及最重要的,表哥所辛苦建立的商場人脈網絡。
三個月後,老闆的兒子們也學得差不多了,於是老闆舉辦「慶功餐會」,酒酣耳熱之際,老闆舉杯對表哥說:「因為公司財務問題,必須請你另擇高就。」
實際上是老闆的兒子早已接收表哥建立的版圖,而且人多勢眾,一人可以專跑某一縣市,比起表哥當初一人跑好幾縣市,效率自是不同。
被迫離職的表哥,後來擔任過汽車銷售員,擺過夜市,也賣起直銷及保險,但時間長則半年,短則兩三個月,都無法長久。
還好已結婚的表哥,娶的是非常賢慧的表嫂。
就在一次夜晚談心後,表哥選擇某家便利商店擔任夜班職員,因為夜班薪水比較高,而表嫂則是幫人帶小孩來貼補家用。表哥的表現本就很出色,加上運氣好,於是一路晉升到店長,這時表哥因為接觸到更多的業務資料,於是打算加盟該便利商店系統,自己當老闆好賺得更多。
幸虧是高商畢業的表嫂發揮所長,分析損益利害關係後,才讓表哥打消念頭。
現在的表哥除了是店長,還多了一個所謂「區域經理兼督導」的頭銜,幾乎每天是早七晚八,而薪水只是一般而已。
但表哥很滿足,因為日子安穩,薪水也能應付所需。
會知道這麼多,是剛從某國立商學碩士畢業的表弟,憑著所學理論,想申辦創業貸款好「一展所長」,於是找表哥及我擔任保證人,於是表哥說出他的親身經歷,希望表弟能慎重考慮,因為老闆不是那麼好當,員工不是那麼好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事業規劃,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
------------------------------------------------------------------------------------------------------------
有人說對了!我跟表哥其實不想擔任保證人,因為表弟的計畫或是前景可行,阿姨及姨丈早就拿他們的退休金出來資助表弟創業,哪還需要表弟貸款?
至於表哥當初為什麼沒有利用建立的人脈,或是同業挖角?一來是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查查雲嘉南小型飲料工廠有哪幾家?而其中多數業務員或多或少都有親戚關係,所以為什麼只能是區域型的小型飲料工廠。二來當時這些工廠各有其壟斷區域,簡單的說要拓展一個點,不是商店老闆答應進貨就好,有時還要「寄放」一台冰箱及資助部分電費,當銷貨數穩定,老闆才會繼續進貨且擺貨上架。最後是人情冷暖,這些商店老闆如了解內情不是不同情表哥,但更重要的是進貨利潤,當產品有固定進利,犯得著為挺業務員而斬斷進貨嗎?表哥雖然當時憤恨不平,但他為人習慣「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口不出惡言,所以吃了悶虧,而了解內情的商家也大概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