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雙年展主題是裝置藝術,看了的心得是:我真是個俗物,藝術家實在太難理解了

甚麼是裝置藝術?維基這麼說: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是一種興起於1970年代的西方當代藝術類型。裝置藝術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和/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許多人追溯裝置藝術的根源到較早期的如Marcel Duchamp這些藝術家,他們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由於裝置藝術擁有1960年代觀念藝術的根源,在大多數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我看了跟沒看差不多,因為我不知道甚麼叫”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是說像憋尿一樣面部扭曲麼??

我也不知道甚麼甚麼創作不叫”發自內心深處的”??任何思考後的行為不都是發自內心深處嗎?

雙年展裡頭大部分裝置藝術作品我都覺得很無聊,有幾個作品更是矯揉造作到一個極點,有件代表作品是這樣呈現:

藝術家把新台幣一元硬幣切成兩半裱框,然後用DV紀錄下和藝廊老闆(?)討論兩人該怎麼平分所得的過程,最後解決之道是用便利商店購買的吐司切成兩毛五價值的大小,以物易物...

要我是藝廊老闆,我就丟一元給他叫他找七毛五回來,省得聽他那麼多無趣又矯情的廢話,還以物易物咧?這樣的形式也叫藝術麼?也許是,不過要是必須花納稅人錢補助展出這種”藝術家”翻自己肚臍眼供大眾觀賞的愚行,身為誠實國民的我會很不爽就是了.(事實上我當場就大操他娘罵三字經

還好三樓展出的傳統東西很好,費城美術館來的,多少平息了點怒氣.難得看到杜象的規矩作品咧,以前我對他印象一直是”那個畫小便池的怪咖”
文章關鍵字

加藤老鵰 wrote:
藝術家把新台幣一元硬幣切成兩半在畫廊裡販賣


這毀損國幣
有刑責的

警察大人阿
趕快把他抓起來
哈拉伯 wrote:



這毀損國幣
有...(恕刪)


我當場也有同樣想法咧.

不過我猜作者大概會把這樣的檢舉行為說成”創作完成的必要步驟”,表示一切盡在預料中,說不定還偷偷期待因為這樣可以炒出新聞賣點咧.對付無聊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無視他,讓他自討沒趣~
會不會那天

有人把大便

拿來當 裝置藝術 ?


好像有部電影 演過



其實就像 國王新衣 ..

有些人說不夠聰明看不到 ..

不到慧根看不懂 藝術..

但如果大家都不懂
那還叫 藝術嗎 ???

我實在是不喜歡現代藝術,記得曾經有個研究生寫過:「如果我想當法官,我每天穿著法袍到台北地院前面喊;:『我是法官!』不用20年就會到瘋人院裡當法官;但是如果我每天到北美館前喊;『我是藝術家!』也許20年後我就會成為藝術家,而且還是行動藝術家。」
所以,通常"藝術"的定義,就取決於藝術圈那一小撮人的定奪以及藝術理論的建構。所以現在很多怪東西出來了,一但進了美術館(或類似地位的場域),不想承認它是藝術都不行,所以大家看不懂是很正常的,我看就連藝術家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因此我特別討厭不知所謂的作品又標"無題"二字,看了就想把它砸毀!

另外杜象的作品,也是跟現在比較才沒那麼驚世駭俗啦!他是使用現代物的鼻祖咧!

ELizabeth0817 wrote:
我實在是不喜歡現代藝...(恕刪)


我剛去古狗那位藝術家的大名,叫做石晉華,2007拿過獎,成名作品叫做走鉛筆的人:

”依著建築牆面架設一面木板白牆,面對白牆安置一組錄影機,行者分別用膠帶將削鉛筆機和錄音機固定在他的左上臂和右上臂,又將錄音機接出的收音麥克風封貼在嘴上。開動錄影機、錄音機,行者用臂上的削鉛筆機削尖鉛筆,往返行走並持續地在牆上畫出鉛筆線,與此同時,他冥思默誦心經和懺悔文。這個削鉛筆、走線和默誦的行動不斷重覆地進行著,每次為時約2小時15分。”

這件作品,”評審之一的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認為,時下藝術家習慣概念文字先行,然後再衍生出美術作品來,使得作品的理性有餘,卻缺少一股直觀的掌握,甚至在意念與作品呈現之間,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然而石晉華這件作品,並非為展而展,由內在思維到外在藝術呈現上,表現一致。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看似很個人,卻又有感動啟發大眾的普同性”

在我看來這種”作品”類似強迫症或剋藥者的行為,沒有甚麼美感可言,我也很難理解這能有甚麼感動啟發大眾的可能性,我寧可看人表演陰吊百斤或是胸口碎大石,至少沒那麼眼高手低.

加藤老鵰 wrote:
這件作品,”評審之一的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認為,時下藝術家習慣概念文字先行,然後再衍生出美術作品來,使得作品的理性有餘,卻缺少一股直觀的掌握,甚至在意念與作品呈現之間,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然而石晉華這件作品,並非為展而展,由內在思維到外在藝術呈現上,表現一致。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看似很個人,卻又有感動啟發大眾的普同性”



兄台你不是圈內人不太清楚
這位號稱是文化圈代言人的林谷芳先生
平常開的車是audi 雙t 跑車
現在有個建中同班同學在總統府擔任全國最高首長....

走路風聲越來越聲

我..呸...
不好意思感冒了容易打喷涕


嗯~只能講一句話
專家講話就是要講很多術語或是講到別人聽不懂才叫專家
那也滿了不起的
哈哈

我..呸...
抱歉~我又打了個喷涕


加藤老鵰 wrote: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是一種興起於1970年代的西方當代藝術類型。裝置藝術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和/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許多人追溯裝置藝術的根源到較早期的如Marcel Duchamp這些藝術家,他們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由於裝置藝術擁有1960年代觀念藝術的根源,在大多數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這個不知是誰寫的
狗屁不通





ELizabeth0817 wrote:
所以,通常"藝術"的定義,就取決於藝術圈那一小撮人的定奪以及藝術理論的建構。所以現在很多怪東西出來了,一但進了美術館(或類似地位的場域),不想承認它是藝術都不行,所以大家看不懂是很正常的,我看就連藝術家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因此我特別討厭不知所謂的作品又標"無題"二字,看了就想把它砸毀!


藝術的定義...任何名詞你想要幫它下定義是妳的權力
重點在於從語言學上的語義層面來看
你想要透過語言來連結人與世界
妳下的定義得被多數人認同為字典具有普遍性
不然自己定的爽是沒有語言功能上的意義在

展場是不是在美術館並不是問題
問題出在這些搞觀念藝術的做品質感太差
作品本身還得靠一堆文字在旁虎爛加工

至於無題
我到很想問你去看作品名稱要幹麻
那只是讓大家容易明白在說的對象是那樣東西
跟你取名一樣
取無題就是不想讓你被名子所影響
作品本身無法說明一切只代表作品失敗的

至於看展覽
應該要先想
為何我會有"看不懂他在幹麻"的疑問
如果沒有這種問題
看展覽會輕鬆許多
當做是增加生活經驗就好
別太認真


















iscmtw wrote:
至於看展覽
應該要先想
為何我會有"看不懂他在幹麻"的疑問
如果沒有這種問題
看展覽會輕鬆許多
當做是增加生活經驗就好
別太認真
...(恕刪)


增加生活經驗就好, 別太認真 +1



之前也是看到BMW的動力雕塑廣告, 才去研究這是什麼東西。

因為其中有部份的東西吸引了我。


個人認為藝術是一種啟發, 一種跳脫生活的東西, 但有時又是與生活分不開的; 有時去看一下會有不同的想法。


太多的文字語言, 有時候是一種障礙; 但有時某些藝術卻又需文字加以引導。
找到一篇Lyotard的短文供各位參考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Postmodernism?," Lyotard views the sublime as legitimating the avant-garde as way of extending the critical enterprise to the arts. The method behind the madness of the avant-gardes, Lyotard contends, is incomprehensible unless one is already familiar with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reality to concept which is implied in the Kantian philosophy of the sublime."


版主你是正常的
哈哈

補充一下

In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Kant defines the sublime as "that, the mere ability to think which shows a faculty of the mind surpassing every standard of sense."
北美館走這種詭異路線N年了,
我家在附近,常常去看(免費的部份),
樓上說那個鉛筆畫的也看過,展覽了好幾個月,
展間大到可以在裡面打籃球,冷氣冷到可以穿外套,
但是整間裡面空無人氣,小朋友看到嚇的要死。
我猜是沒錢收藏傳統作品,
或是又是說這個是藝術,價格隨他開吧?
我覺得台中的國美館好一些。
引刀為一快,慷慨向天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