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愛的廣告 到底這廣告能談台灣什麼呢
可能是地狹人稠的島國屬性 貼身競爭造成的過分比較
類忌妒心態普遍見於媒體或網路言論
前陣子小小彬人紅工作也長紅 輿論一陣撻伐
證明了人紅招忌這千古不變的定律
關心小孩發育的立意良善 焦點卻模糊成為他被父利用
小小彬自此成了一棵樹 爸爸的一棵搖錢樹
…諧星們則會稱他作植物人
甚有幼稚過頭者 用小學生程度的鬥嘴口氣說 "光看他都看膩了"
更有唯恐不亂如記者等 直接將問題丟給小小彬 "觀眾都說看膩你了 怎麼辦"
當時涉世未"淺"的5歲小孩 這句話對他除了刺激 記者大人您希望他如何回覆呢
不如我代答吧
"對如此深切且刻薄的問題 自我反省後
我自覺應減少曝光量 沉潛一段時間來思考個人未來的演藝規劃
藉機也適時調養個人的生長發育"
之後就看著他老爸連忙向垮著臉的小小彬解釋 "那阿姨亂說的啦"
這一幕到現在想起都還心疼
提到到這不由得再想起另一樁記者大人的"天"問
當時員警爲圍捕陳進興等要犯 於北縣石牌槍戰 一名員警中彈
某台記者爲搶獨家 突破重圍衝向上了擔架準備送醫的員警
記者問:"請問您近身對抗歹徒嗎 有何感想"
中彈警答:"嗚 ... 好... 痛..."
員警臉部表情極度痛苦 痛到連作為觀眾的自己都在螢幕前皺了眉
心想 記者大人 您就讓他好好送醫治療去吧
離題
話說小小彬能在這樣的時機賺錢 成為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 改善他們一家的生活
作為人的我們應樂見其成
或你希望孩子在失去母親的當時 同時面臨父親事業的低潮 他們一家過著苦日子
這樣的結果 看倌們 會更恰當嗎
身旁也很多人懷疑彬媽的動機 想日子好過了就回來分杯羹
但廣告裡彬哥的笑容多麼燦爛 是打從心裡的笑
能讓彬哥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保有父母雙方的愛
不再看到彬哥在電視上 哭著 談自己的媽
何樂不為 我們該給他祝福
台灣這島上的怨念太多了
可能因為地狹人稠 競爭和爭執太多
讓埋怨掩蓋了我們的善願
其實多出去走走 會更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是非常真誠熱情的
來台灣的外客也大多能感受得到 這點我們真的是作口碑的
像廣告裡台灣世博的配樂
"用狂草寫雲門 用蜂炮築一座城”
來自中國的草書 與台灣南部的蜂炮 在和諧的曲調中取得了文化上的平衡
希望大家能多方感觸 多點關懷 少些計較 生活能和諧些
而且小小彬只是小孩子
就只是小孩子...
一堆成熟人卻在網路批評他
我對他也無喜歡也無討厭..因為他就是小孩子而已
妳愛看他,就看吧
妳不愛看他~就轉了吧
沒必要去批評一個小孩子
另外他爸爸因為小小彬而改善生活
這也沒什麼錯吧
小小彬就是有點他的市場阿
這也是人家家務事
而且小小彬挪出生活一部份時間來賺錢(而且一個月的錢是他老爸的幾十倍)
人家有無教導好,有無給于童年也是他們家的事
反正..不愛看就轉台,那只是小孩子
discoby wrote:
提供另外一種意見...
小孩很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該得到什麼 大人卻很清楚知道可以從小孩身上獲得什麼...
之所以要保護小朋友 避免他們從事過多成人的活動 那是不想讓他們在價值扭曲的環境裡被影響...
在他的人格型塑期間 參加這麼多商業活動 真的好嗎?我持保留態度........(恕刪)
說的很有道理
以現實面來看
我一個月的錢假設是3萬多..太太2萬多,無有錢父母,需付房貸,柴米油鹽..等等
但我的小孩一個月竟然能百萬或數十萬
那我要怎辦?
而且都有人在監視或關心
我也承諾一個月或一個禮拜至多能接幾個CASE
其他時間我究盡量讓他成為一般小孩
這是小小彬的演藝命
或許有些人會說,就算我小孩這麼會賺,我也不要他這樣
那只是就算?有遇到嗎?
當你真的餵了幾萬元夫妻還會吵架時..我就不信
他從事的只是拍戲..戲劇一定要有小孩子當演員
只是拍廣告
只是出席代言
這不是問題..問題是記者和病態的社會
什麼最好
錢最好
他們能不能留住錢,也是他們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