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升級之路難,韓國能,台灣卻不能!

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都是代工,雖然TSMC的利潤不錯,屬於高階代工,但機台都是進口的,雖然有些的確有進入障礙,如stepper, scanner,但政府與民間沒有雄心吃這一塊!

這個市場光台灣每年有幾千億,卻是給日本美國歐洲賺走,人家吃到高利潤的生意,可以準時上下班,附加價值高,薪水自然比台灣好~

現在LED照明熱起來,MOCVD的機台缺貨,電子時報有報導,人家韓國政府為儘早擺脫近全數仰賴進口現況,已自2009年下半起推動LED設備自製化計畫,預定於2010~2012年3年內投入500億韓元(約4,500萬美元)研發經費,用於推動MOCVD設備自製、引進製程自動化系統,及開發高速封裝/檢測設備。

那我們台灣呢?政府的魄力在那?我們的off-line有廠商投入,但政府的眼光與魄力在那?

設備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政府與民間若沒有魄力,只想賺簡單的代工,是永遠越賺越少~

研發是高風險高獲利,不成功幾億美金可能丟到水裏,民間承受不了,但政府可以承受,失敗幾個對政府來說不痛不癢,面對台灣產業升級不順,政府應出來好好規畫~

代工很容易從藍海變紅海,但每年台灣這個幾千億市場卻不敢動,唉~
rogerkuo2001.tw wrote:
那我們台灣呢?政府的魄力在那?我們的off-line有廠商投入,但政府的眼光與魄力在那?


ECFA開放登陸,只要有中國一切可解決。
LCD、封裝測試、晶圓、LED 通通要登陸。


目前搞品牌只能有中國品牌HTC.其他還沒看見。
ACER、ASUS 只剩下設計部門在台灣吧,剩下好像都在中國了。
ACER、ASUS 也算品牌吧。
我記得上市公司大部分電子業幾乎都在中國開廠。
台灣這邊不多了


韓國就是有一家超級企業三星。這家可以包山包海。台灣不能拼也拼不過、單單他們國內市場比台灣大兩倍。
更不用說中東、中美洲佔有率很高
這是民族性..
鄉民怪企業家沒遠見
企業怪政府單位沒措施
政府則怪全球景氣不佳
然後大家都在等別人/看別人

可愛小熊 wrote:
ECFA開放登陸,只...(恕刪)


有些不是正確的訊息就不要用好像來帶過了

如果這2家東西都是到大陸去做

台灣何來類似廣達 仁寶這些代工大廠?


cfort wrote:

台灣何來類似廣達 仁寶這些代工大廠?


有啊!生產工廠不都是在中國、台灣也許還有設計中心.
搞代工只能用經濟殖民模式到中國找便宜勞力解決。與產業升級無關吧!
產業升級之路兩難..
問題在於政府..

韓國政府傾全國之力..在各個重要產業搞出幾個大老..
希望大老們扶植出下游產業..
結果..大老自己吃的很飽..
其他產業幾乎沒起來..

台灣政府已經好久沒有產業政策了..
自從扶植出晶圓代工之後..
就用稅務減免的方式..
讓產業自行發展..

好處是中小型的公司活繃亂跳..
壞處是..未來的產業都沒有根基了..

rogerkuo2001.tw wrote:
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都...(恕刪)


因為一堆人只顧的嘴砲,而不願充實自己的技能,
只抱怨領的錢差平均薪資很遠,怪政府、怪環境,就是不怪自己~

所以咧....
[IMG]http://hdwing.com/user/humourlo.gif[/IMG]
鴻海郭董其實在機械自動化有下功夫,不過要跨入設備業沒那麼簡單,郭董若肯有熬幾年的決心,其實這塊應可以分到一些些!

產業外移多是組裝,設備業有把生產線外移的嗎?ASML肯把scanner移到亞洲嗎?Applied Material會把生產移到中國嗎?否則光台灣幾千億的市場,人家早把廠搬過來了!

人力只佔設備業的一小部份,所以都是在當地做,這樣的產業升級可以創造利潤,人民的所得才會提升!

專用機量小都是賣一台賺一台,因客製化的程度較高,不過這樣可以養比較多的高素質工程師~

以前分紅配股時代,代工可以每年30%的擴張,股票領的多,自然看不上這命苦的設備業!

但代工的技術含量低,只拼爆肝的話,老板永遠有新鮮的肝可以用,但設備業是技術本位,搞技術有累積經驗的好處,老員工與有經驗的工程師是寶,不一定能爬到高階管理,但比較不會中年失業~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鴻海郭董其實在機械自...(恕刪)


曾經"聽說"過..
某企業買別人設備拆來研究..改進之後做個幾台來自己工廠使用..
不過要拿來賣錢..許多關鍵已經被別人專利卡死了..似乎也不是這麼簡單..
.

rogerkuo2001.tw wrote:
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都...(恕刪)

台灣這麼亂

台灣能
為什麼
南韓不能


台灣犯罪
判刑輕

為什麼台灣能,南韓不能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