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都是代工,雖然TSMC的利潤不錯,屬於高階代工,但機台都是進口的,雖然有些的確有進入障礙,如stepper, scanner,但政府與民間沒有雄心吃這一塊!
這個市場光台灣每年有幾千億,卻是給日本美國歐洲賺走,人家吃到高利潤的生意,可以準時上下班,附加價值高,薪水自然比台灣好~
現在LED照明熱起來,MOCVD的機台缺貨,電子時報有報導,人家韓國政府為儘早擺脫近全數仰賴進口現況,已自2009年下半起推動LED設備自製化計畫,預定於2010~2012年3年內投入500億韓元(約4,500萬美元)研發經費,用於推動MOCVD設備自製、引進製程自動化系統,及開發高速封裝/檢測設備。
那我們台灣呢?政府的魄力在那?我們的off-line有廠商投入,但政府的眼光與魄力在那?
設備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政府與民間若沒有魄力,只想賺簡單的代工,是永遠越賺越少~
研發是高風險高獲利,不成功幾億美金可能丟到水裏,民間承受不了,但政府可以承受,失敗幾個對政府來說不痛不癢,面對台灣產業升級不順,政府應出來好好規畫~
代工很容易從藍海變紅海,但每年台灣這個幾千億市場卻不敢動,唉~
產業外移多是組裝,設備業有把生產線外移的嗎?ASML肯把scanner移到亞洲嗎?Applied Material會把生產移到中國嗎?否則光台灣幾千億的市場,人家早把廠搬過來了!
人力只佔設備業的一小部份,所以都是在當地做,這樣的產業升級可以創造利潤,人民的所得才會提升!
專用機量小都是賣一台賺一台,因客製化的程度較高,不過這樣可以養比較多的高素質工程師~
以前分紅配股時代,代工可以每年30%的擴張,股票領的多,自然看不上這命苦的設備業!
但代工的技術含量低,只拼爆肝的話,老板永遠有新鮮的肝可以用,但設備業是技術本位,搞技術有累積經驗的好處,老員工與有經驗的工程師是寶,不一定能爬到高階管理,但比較不會中年失業~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