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前一篇樓已經歪掉的清大教授罵人的討論裏
跟許多大大交流了教改的議題
思考了許久
教改要改的,真的是家長、老師、教授等這一串粽子的腦袋,而不是教育制度呀!

我想,目前算是社會中堅分子的你我
應該都是聯考制度下的產品
聯考制度問題是什麼?就是死填鴨
填鴨填鴨填鴨
完全填給你前人所想要給你的
至於你的性向?志趣?
嗯~~~那一切都被無視大法給忽略了
你只要照著課本內容,好好考個好分數,就是你的人生
這造成什麼問題?
請你回想你填大學的志願卡,或是大學/研究所畢業的那一瞬間
你知道你的志趣是什麼嗎?你知道你未來想做什麼嗎?
完完全全是一片迷惘對嗎?
看看你周遭的親朋好友,有多少人是畢業後不務正業(不務所學的正業)
想必你也知道這問題有多嚴重
再者
填鴨教育造就了一堆不會思考,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
我不想引發戰火
但那些菁英中的菁英,你看看生活白癡的比例是不是比較高?

教改的原意
原本就是要改填鴨,回歸到“人”的生活
人之所以會有比較高的文明,就在於人有會思考的腦袋
上課多元化,教材多元化,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從小啟發小朋友的適性
希望從多元化的過程中
讓小朋友去發掘自己的興趣是什麼
而不是像他的父母一樣,大學都畢業了,還一副前途茫茫
非得在職場上跌跌撞撞好一陣子,才發現自己適合什麼
好一點的,還能勉強學以致用
悲慘一點的,一輩子為五斗米折腰,做著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工作

所以,教改的本意是要以多元去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適性
愛畫畫的去畫畫
愛跳舞的去跳舞
愛作文的去作文
但是,但是
小朋友的家長跟學校老師卻仍然是聯考產品
所以,無法體認要做的,是協助小朋友去發展他的卓越
還是停留在孩子還是十項全能的好(就像聯考,每科都要很強)

家長在輸人不輸陣、不要輸在起跑點、孩子要比我強的情緒下
畫畫輸小明→去補畫畫
跳舞輸小美→去補跳舞
作文輸小華→去補作文
這些本來就不擅長的,補了會有效嗎?
請你自己想想,當年你去補的那些弱項(數學理化等等)
最後有效果嗎?有變成全班第一名嗎?
孩子損失的,是把這些時間拿去發展他的強項(比如說跑步)
最後,跑步沒卓越,畫畫跳舞作文也只是普普
一塊或許是奧運100公尺金牌的材料最後變成樣樣精通樣樣稀鬆的通才

老師也一樣
多元本來就是要老師去協助發掘孩子的強項
但是老師就是愛什麼都很厲害的學生
(就像當年班上那些小老師一樣)
所以,在老師的評分尺裡
作文跟畫畫都70分的小朋友
受喜愛的程度可能遠超過作文畫畫都0分,但跑步100分的小朋友
這是因為老師根本沒體認到
協助所有小朋友發展卓越才是多元的本意
老師應該要同樣喜愛作文100分、畫畫100分、跳舞100分、跑步100分的小朋友,即使這些小朋友其他項目是零分
老師應該要協助作文30分、畫畫30分的小朋友去找出他的方向,例如跑步100分
老師更應該協助作文70分、畫畫70分的小朋友,他到底是作文還是畫畫比較厲害,然後把比較厲害的那一項提升到100分
老師要有認知,單項100分的小朋友,才是真正教育成功,因為他協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適性
培養出每一項都60分的小朋友,那才叫教育失敗,因為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自己愛的會的是什麼

現在有小朋友就學或看著親友小朋友很痛苦的人
就是掉入多元那邪惡的深淵
都是還認為多元就是要樣樣強
所以要去補很多很多習
所以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

當然或許有家長會擔憂
老師還是古腦袋
我的小孩追求單項100分,老師不喜歡
多元入學教授不喜歡,被排擠,上不到明星學校
然而
當你因你的適性,變成卓越,成功就會來找你
回想你自己
小學拿了6個模範生
考試每次都考100分
當了老師心中的好學生、乖乖牌
高中聯考是榜首
這些對你日後在職場有任何意義嗎?有任何的加分嗎?

反而是近期大家可以看到
跑步的、打高爾夫球的、撞球的
都因為自己的志趣而闖出一片天
這些人似乎都有個共通點
就是感謝名單中好像都沒有老師
想必他們在學的時候都是老師不愛的那一群吧!

所以,教改失敗,到底是家長、老師的問題,還是制度的問題呢?

願與所有家長、老師共同討論之
文章關鍵字

minhua0317 wrote:
在某前一篇樓已經歪掉...(恕刪)


老師每天要處理家長申訴的問題都忙不完了

還管你畫畫30分勒





抱歉 ~ 我又認真了

minhua0317 wrote:
在某前一篇樓已經歪掉...(恕刪)


只專注在單項一百分...也怪怪的吧..
吾為台中人 不食台中米
改父母的腦袋

minhua0317 wrote:
在某前一篇樓已經歪掉...(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先把公務員的福利改成跟民營企業一樣爛,每天加班加到7點下班,還不可以申請加班費,

公務員做錯事害人民損失生命財產就向法院提告,

如此一來就沒人要把考公務員捧鐵飯碗當畢生志願,把考試當依歸,

台灣的家長老師就會漸漸的想培養出五育均衡融會貫通的小孩,不是培養出只會考試的考試機器,

因為就算考到公務員也不比外面的民營企業待遇好,自然大家都要活用所學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足.

總之...台灣教育制度的問題在於公務員福利太爽,做錯事又不會被炒魷魚.
以版主為例,不會勉強小孩追求高分,會讓小孩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努力,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跟成功的人生,有這樣的家長真的是孩子的幸福,這一定是要給版主一個,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像版主一樣有正確的觀念,那就不會有教育制度的亂象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今天依然是聯考制度當道,我堅定的相信如版主一樣開明理智的父母一樣會做正確的選擇,一樣會讓孩子能依照興趣能力發展自身的專長,一樣不會為了追求分數與名校而勉強孩子,哪在這種狀況下,教改的意義在哪裡?教改的目的在哪?教育何需改革?畢竟聯考制度雖然缺點很多,但是卻依然有簡單公平公正的優點,那花十幾年幾十億的教改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教改失敗最後必須責怪父母,哪是不是表明了教改一開始就走錯路?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一開始就沒存在的必要?因為如果必須責怪父母,哪一本多綱的目的在哪?廣開大學的目的在哪?兩次學測的意義在哪?我沒有看到教改有哪一條是針對父母?卻又在教改目的沒達到之後說父母有錯?難道教改一開始就不清楚父母在教育中的地位與意義?至於教改成功與否,我記得教改當初的說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孩子快樂的學習不用補習,但是我看到現在滿街補習班,我沉默了,我實在無法對這十幾年的教改給予"成功"的評價.

區區淺見,請版主釋疑.

tygg wrote:
先把公務員的福利改成跟民營企業一樣爛,每天加班加到7點下班,還不可以申請加班費,

公務員做錯事害人民損失生命財產就向法院提告,

如此一來就沒人要把考公務員捧鐵飯碗當畢生志願,把考試當依歸,

台灣的家長老師就會漸漸的想培養出五育均衡融會貫通的小孩,不是培養出只會考試的考試機器,

因為就算考到公務員也不比外面的民營企業待遇好,自然大家都要活用所學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足.

總之...台灣教育制度的問題在於公務員福利太爽,做錯事又不會被炒魷魚...(恕刪)



我知道你浪費了很多的青春,變得很極端。
教改談了十幾年了,改了一些不著邊際的教材和入學方試

而回頭看這十年,台灣似乎什麼都沒變

變得是曾經引台灣經驗的國家如今是台灣引為經驗

教育是百年功業,卻被當做四年一次的政績

我跟本不相信那些短視的政客能領導國家提升發展

但絕對有能力把台灣沉淪


sp0609 wrote:
以版主為例,不會勉強...(恕刪)


所以我才說,政治與教育,要得到公正客觀的評價,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二、三十年後

想想看你自己
你可以輕易改變您父母的觀念嗎?
您父母很容易被你說服嗎?
或是你可以很輕易改變你自己的觀念嗎?
你可以很容易被說服嗎?

現在的小朋友
受你的影響
受到您父母的影響
受老師的影響
偏偏這群人全都是聯考制度下的產品
以聯考制度下的觀念來教育您小孩
所以現在的小孩根本就是聯考與多元拉鋸掙扎之下的產物
或許得等到現在的小朋友當了祖父母了
那時代的小朋友才真正能享受到教改的成果

所以,大家應該也都毫無疑問
已經被定型的觀念是很難被改變的
既然最重要的關鍵無法被改變(家長、老師的觀念)
就只好用輔助消極的辦法來側面協助

廣設大學大概就是產物之一吧
既然父母覺得台大醫科比XX高職美工科有水準有前途
那就乾脆把XX高職美工科變成XX科技大學美術系
至少家長妥協了孩子的興趣讓他去念美工
科技大學美術系總是比較能在親朋好友面前抬起頭來
所以,廣設大學只是很消極悲情下的產物

如果能深切認清人的缺陷→就是定型的觀念難以被改變
那就不會有什麼教改一開始就注定失敗、走錯路、沒必要存在的疑問
就是因為人的觀念難以被改變
所以一綱多本、廣設大學、二次學測等等等
全都是在補救人難以改變觀念的這個缺陷的措施
就像工程上
A不能改,就只好增加B, C, D步驟去完成產品

您可以好好的想想
滿街的補習班
是為了孩子而設,還是為了父母而設?

bossmiddle wrote:
教育是百年功業,卻被當做四年一次的政績

我跟本不相信那些短視的政客能領導國家提升發展


我倒相信每四年的汰舊換新 可以改善過往陳腐老舊的現象
問題是家長 學校都改了 家長的腦袋有改嗎
學校 和老師 只要政府一聲令下 改動是非常簡單的
但是家長的腦袋沒有跟著修正
老是把孩子的問題都丟給老師 還沉湎在過去科舉制度的光環
改革改的永遠都是別人 當然還是改不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