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民怎麼沒有能力判斷該種甚麼作物?
你上個月看透報表,千算萬算總算看出一支績優股,但有沒有可能一些突發的情形讓你下個月要趕快賣?當然有啊,不然一堆人天天盯著股市看是看好玩的嗎?你這麼會玩股票都算不出可能的人為風險了,那農民怎麼算出老天給的風險呢?此外,股票還算容易,苗頭不對,趕快賣了,改買下一支,輕鬆容易,但農作物呢?你可以上個月種柳丁,下個月挖掉重新種香蕉嗎?
2. 農民怎麼不改種其他的作物?
當你有家庭之後,你要換工作時不用擔心風險嗎?工作轉換其間收入怎麼辦?如果上班族都要考慮這麼多,那農民該考慮的還更多。你叫種柳丁的農民改種蓮霧,不用花錢清掉柳丁樹嗎?不用重新整土嗎?不用重新施肥嗎?不用買蓮霧的植栽嗎?更重要的是蓮霧今天種,明天就可以收成嗎?少則幾個月,長則幾年,這段其間農民的家人吃甚麼?這些都是幾百萬起跳的風險成本,改種其他農作你以為跟換你桌上電腦一樣輕鬆嗎?
3. 農民怎麼不提升自己的價值?
土地有限,農民要提升作物價值往往需要透過生物工程學來協助,培養新品種到可以正式量產,短則一、二年,長則十年,多數農民有能力具備這樣的學問設備和時間嗎?你以為農民跟你一樣,去補習一下考張證照就算提升價值了嗎?
4. 誰叫農民一窩蜂的種植?
我問你們,明年夏天木瓜價格是好是壞?敢不敢壓幾百萬下注?正常人都不敢下注了,你以為農民敢亂下注嗎?又不是未卜先知。多數農作物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收成,常見的香蕉、柳丁或木瓜都是這樣,你還真的以為他們是立刻種立刻收成,所以常常短線搶種嗎?這跟台北一窩蜂的開蛋塔或珍奶店是不一樣的。
去農村看看,除了一些土地會輪種一些短期作物(葉菜類)外,哪塊農地種甚麼作物,常常是幾年都不變的,也就是說就算一成的農民常常投機搶種好了,也不至於造成農作物價格立即大幅賤價。就我所知道會造成賤價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a. 天氣太好,大豐收(老天爺:怪我囉?!)
b. 運銷制度有問題,商人哄抬(商人表示.....)
c. 外來作物低價大量入侵(政府官員表示.....)
這幾個原因發生時,政府都有能力和義務去減輕農民的損失,但現在苗頭卻是轉向激化成政治操作,而不去思索該如何解決,真是令人生氣。你自認比農民聰明,還看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