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有印象的,是在阿諾系列電影裡的 NEC、SONY、Coca-Cola 背景大看板,
那時我還不懂 " 置入性行銷 " 這個詞,只覺得在電影未來的場景裡看到熟悉的事物,
既新奇又有趣。不知不覺中,這樣的廣告手法,以演變成用巧妙的手法置入既存媒體,
藉由既存媒體的曝光率來達成廣告效果。在台灣,置入性行銷還有好幾種形式,
就是廣告節目化、戲劇廣告化,政令形象化;就連應該公正客觀報導的新聞,
到處都有廣告痕跡,以前播報時還會暗示是那家企業在辨活動,不然就是畫面"不小心"
帶到公司招牌,現在是大剌剌的直接播報雲林某大型遊樂場引進新玩具(常常播)、
台北某百貨公司週年慶正在折扣,買千送百(最近天天播).......



其實,善意置入性行銷我本身並不排斥,就像廣告,有時反而是一種資訊取得的管道。
我所厭惡的是那種明明是廣告、是別有目的的行銷,卻要用其他良善的外表來包裝。
簡單說,就是利用別人的愛心,行商業目的之實。














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所用的置入性行銷。
文章關鍵字
kennysu wrote:
最早有印象的,是在阿...(恕刪)


我不知還有分善意惡意,我個人很排斥置入性行銷,
有時看電視看MV,聽歌好聽心情不錯的,看到MV裡的鏡頭,一直 ZOOM IN 手機(跟東X購物的MODEL沒什麼不同)

就會想轉台了


但這個是趨勢,我排斥也沒用
真無奈
在某些環境下、某種程度的置入性行銷不見得是壞事,其實也沒什麼好反感的吧?例如:汽車公司贊助某個電影,拍攝中鏡頭有意無意的帶到廠牌,只要不破壞畫面、不影響劇情…,有什麼好反感的?最經典的例子就是BMW贊助007系列電影,反而是相得亦彰,對電影本身、車廠都沒什麼損傷之處啊。當然caramel大大說的那種過份誇張,完全破壞感覺的粗劣手法當然也是令人厭惡的。

新聞裏做置入性行銷當然就不太適當了。因為誠如樓主大大說的,新聞性節目應有其特有的客觀性、公正性…,挾雜廣告行銷成分難免有失立場。所以應該看節目的性質而論。

另外,廣告節目化並不算是置入性行銷的一種吧?這是純廣告,只是手法不同而已。難不成東森也叫「置入性行銷」?它本身就是行銷了,何來的置入之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我覺得樓上大大說得沒錯

電影,電視影集

有置入是無妨

不然看一部連續據連喝一罐可樂都得用張紙貼住商標怪怪的

但是新聞搞置入性行銷

真的受不了.....

由其是某大無線台的新聞台

整天報某遊樂園.....

你說的是民視吧 ?
有段時間只有民視可以看,我發現每晚的晚間新聞 (我只在那時段有時間看電視)後段,
主撥必定會提到雲林某遊樂園怎樣怎樣的...
每晚介紹的內容其實都差不多,只是鏡頭帶到不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人身上而已...
看久了也知道主撥所謂的某遊樂園是指...劍湖山 .
喔,對了,印象中小人國出現的機率也不小.我就只知道這兩個地方民視常提到.
最近總算有別的選擇可以不用只看民視了...
其實新聞一些介紹商品就是用買的
非常厭惡此類無新聞性只是利用來打廣告的商品
一點價值都看不出來哪裡值得報導

但我很喜歡看非凡新聞
裡面介紹的呈現都有一定水準
介紹的店家 真的很有吸引力
可能手法不同吧!

看起來比較有feeling

個人意見...
『只要上壘,就有反攻機會!』杜哈亞運金牌-中華隊2番-張建銘
caramel wrote:
我不知還有分善意惡意...(恕刪)



抱歉,讓您不愉快了,發這篇文章絕不是要引起筆戰,只是我感覺這情形越來越誇張,
舉凡新聞.政論.綜藝.娛樂.連續劇都有它的影子存在,更別提借捐款之名來銷售的廣告,
就連倒扁都有人混上台宣揚某人/某黨理念~~~(笑)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一陣子某牌子的咖啡廣告,結合了大自然跟人文,明明知道它是在賣咖啡,
但播廣告時就是會讓你不捨得轉台;這一陣子的台灣之光介紹台灣的廣告,也是政府出的錢,
這也算是其中的一種吧~~~~












突然想到,台北市政府最近出了2本宣傳品,是不是有幫某人"置入性行銷"的嫌疑呢?  



建議您小心言論範圍,扯到政治話題可就沒完沒了了。
刺青小魚 wrote:
突然想到,台北市政府最近出了2本宣傳品,是不是有幫某人"置入性行銷"的嫌疑呢? 

刺青小魚 wrote:
就連倒扁都有人混上台宣揚某人/某黨理念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 wrote:
建議您小心言論範圍,...(恕刪)



嗯嗯,謝謝上邪大提醒,搏君一笑別無他意 

我想,會不會再過一陣子,就要從頻道號碼來區分我正在看那一台,
至於節目跟廣告的差異,可能就要從播出秒數來分辨了........
免責聲明: 以上言論為玩笑話,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台灣的新聞台越來越商業化
搞這種置入性行銷沒什麼好驚訝
人家發新聞稿給電視台,電視台有簡便的新聞拿
何樂不為
我們的政府單位也有投資經費在置入性行銷
不過效果並不明顯

美國政府也是投入大筆經費在搞置入性行銷
幾乎無所不在
小布希政府一共編列2億多美元預算來請公關公司推銷政府政策
很多新聞及社論都是公關公司假造的
老布希政府時曾簽署密令要求美國新聞界及學界在1991年波灣戰爭時
配合製造假新聞來使民眾支持對伊拉克動武
有則新聞是說伊拉克轟炸科威特的奶粉工廠
然後看到一名科威特小女孩從工廠逃出來
事實上經過查證,哪位小女孩是科威特的王室成員裝扮的
目的是配合美軍營造伊國軍人濫殺無辜的假象
使美國輿論支持戰爭
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就是根據此情節改編
這些事後來都被美國其他媒體紕露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