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從小到大,小弟並不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國中一年級曠課時數曾經快超過200個小時,只為了可以打任天堂,每天揹著書包去學校隔壁的電玩店混到放學,沒錢了就偷偷回家睡覺,二十幾年前的爸爸媽媽也是白天都在上班。所以家裏沒人,有一度在西門町鬼混還被少年隊的登記到姓名、電話和學校然後叫我乖乖回家,那時自己都快嚇壞了,躲在家裏發抖,只怕電話響起來。
高職時也沒很認真唸,我只對專業課目有興趣,我只記得國英數這種課目在二專聯招錄取課目裏我是算低分的,我都是靠專業課目取勝,但是相對的,現在的國中、高中要求多元化和所謂的指考,好像就沒我那時那麼幸福,可以靠聯考前的最後幾個月猛K書來定生死。
但是相對的大學的過程,我卻放棄了高中畢業第一年就考上的學校,跑去打工,準備第二年再戰夜間部(那時進修班需要有在職證明才能錄取報名),所以二專的同學幾乎都比我大很多,在還有成功嶺的時代,我們班需要去成功嶺的男生好像只有6個人。雖然一開始的工作跟讀的科系無關,但是後來還是找了個維修電器產品的工作。如此一來,自己有收入,讀書也比較沒經濟壓力。誰說年輕旺盛的精力就一定要浪費在所謂的大學生活上,我反而選擇了早點投入就業市場。目地只有一個,能夠早點靠自己養活自己。在校成績只要保持中間,不要被當就好,主因是我大概也進不了前幾名,而且被當了對時間和金錢這兩個面向來說,都是一種浪費。所以我不太懂現在很多人為了延畢而故意被當,除非你延畢的投資利益能夠大於這兩項的加總。
我是個比較實際的人,所以二專畢業後也不能浪費時間,馬上就拿了畢業證書去兵役科說我要當兵,趕緊辦分發,不過服兵役時我卻選了大家覺得最浪費時間的選擇,服志願役(很多同學都說我瘋了,基本上我應該也算是怪怪的吧)。
當時的志願役只需服3年半,只比正常役期多出一年二個月,我判定我的聰明程度就算多了一年的時間,也未必能夠得到等值的薪水待遇,所以就決定投入了軍旅生涯讓國家養。退伍後也馬上的再度投入就業市場,當時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從事 IT 服務,之後為了大學學歷,再度的去進修部唸資訊管理,而這次的就學,因為自己的路己經很明確,就是得走這條路,跟之前的態度一樣,我只求不要被當,所以唸起來也比較沒壓力,因為我不喜歡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就目前的學生求學過程來說,大學生和碩士生的滿街都是,而大家都想進大公司,但是當你去面試時,人家大公司要的究竟是一個初出毛蘆,滿口道理的傢伙,還是同等學歷,卻己經累績很多實戰經驗的人。
除非你是知名國立或私立大學的前三名,加上在校成績非常了得,獲獎無數,在校時又是什麼學校社團的社長,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滿足上面這個條件,因為我們沒有那個EQ和IQ,這是天生的條件。所以我們應該進不了Apple 、Google 、Facebook,因為那是天才和瘋子才進的去的地方。
因為現在己經沒有所謂的二技、五專,所以大學是個里程碑,我覺得目前大學畢業的人沒有那個必要立即投入研究所,首先需要的是驗證你的所學在社會上有沒有用。你的方向和興趣在不在這上面,如果不在的話,是要就讀第二個學士,還是只要有對應的證照就可以了。在國外很多證照就等於你己經有這方面的大學或碩士同等學歷,省下來的金錢和時間是可觀的,同時是你自己的。而就學時除了畢業時所需的證照或語言資格可以考以外,不要一窩蜂的跟著人家去考一堆你自己都不知道有沒有用的證照。工作一、兩年之後,才有必要考慮是不是要唸研究所。
最後只希望正在閱讀的後輩,不要再被人當成草莓或靠爸族,儘管現下社會的剛畢業的新鮮人薪資跟二十年前沒有什麼進展(記得二十幾年前我高中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月薪22000,啊,我好老啊),但那也是新鮮人而己,你只好在就學期間讓自己變的不新鮮一點。基本上出人頭地的機會大家都是均等的,雖然我還沒到那一天。
個人覺得看過我這篇的人,一定要看上面連結的那篇 vgod 的我為什麼要念博士,如果你有這樣的條件和熱誠,當然是一定要投入的。只是混學歴的話就算了。
我並不是反對高學歴,但是對大學畢業卻像個生活白痴或是連篇文章都打不出來,錯字連篇的,那就不知道到底是學校沒教好,還是個人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