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各種主題的討論都有。但沒有教育主題的討論區,尤其是小孩的教育。於是關於教育的討論散落在各處。總覺得01經營者是不是太年輕了些,還無法體會這個主題在對於一般有家庭者的重要性。
這個主題想問問大家讓自己小一前後的小孩學什麼 (才藝)? 或已經學過什麼才藝,理由是什麼?
主要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看法。也許有什麼很不錯的東西是自己完全沒想過的。
我讓小朋友學這些才藝,主要是想讓他多接觸不一樣的事物與人群,瞭解她的性向,同時豐富她的生活。畢竟只有一個小孩,不像從前有兄弟姊妹可以一起玩。去上才藝課,至少有機會找到玩伴。與人互動,還有學習這件事,還是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慢慢養成。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截至目前為止,我讓小孩上過(不等於現在在上)以下才藝:(其目的)
律動:玩樂,與其他(陌生)小朋友互動,學習老師,當然也包括接觸音樂與學習肢體動作。
音樂:我與老婆都喜歡音樂,尤其老婆大人覺得會音樂很重要。但我覺得接觸音樂最主要是為了快樂,其次是欣賞音樂之美。可惜家裡小朋友沒什麼天分。回家後小朋友不想複習,因此家裡常有爭執聲。
美術:一樣可怡情養性展現自我,對顏色線條輪廓明暗材質等等近距離接觸,而且有人說畫畫技巧上學後很重要。與音樂不同,美術課回家不必練習,負擔輕很多。
捏陶:其實與美術差不多,主要是換個口味。
直排輪:運動類活動(很重要, 雖說在公園玩能也有類似效果) 媽媽說學直排輪對前庭發展很有幫助。小孩這部分發展的似乎不夠好,旋轉都不會暈,喜歡別人搔癢。媽媽說這是前庭發展不夠好的徵兆,所以要繼續努力。還好最初怕怕的小孩現在有些基礎之後,已經頗喜歡這項運動了。
積木(Lasy, Lego): LASY 是在外頭學的。由於是初階的,老實說效果與在家裡玩樂高積木差不多。玩積木有兩種:一種是照3D組裝說明書組裝,訓練識圖與空間能力。另一種則是隨意創作,可發揮創意,訓練小肌肉。
圍棋:音樂美術等才藝,都比較屬於美育的才藝,圍棋則比較偏重智育的腦力開發,競技技能的培養,包括心理的鍛鍊。經由這遊戲來培育這方面的能耐,我覺得還不錯。
社交活動:(就是一些玩伴(原來的同學)定期聚會一起玩。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學習團體合作,領導與追隨等技巧。可以一起參觀工廠博物館導覽,也可學當小廚師之類的,當然,也很快樂!
英語:其實沒去外頭學,就是幼稚園裡教的。每日一小時,號稱雙語,但就我的觀察,要不是小朋友沒興趣,就是學習時間不夠或是缺乏應用環境配合。在校學了三年了,其實成果接近零。我覺得學英文要看到成效,需要長時間的學習運用,最好透過密集的學習。但小學以後勢必得加強。
閱讀:主要就是讀故事書。總算這一項是我們家長自己負責,其實就是每天睡覺前念故事書給他聽,剛好他也很喜歡聽故事(小孩都喜歡吧?) 在幼稚園學會注音符號後,現在有空時也會自己拿故事書起來讀。尤其是週末爸媽宴起時,自己會拿起書本乖乖看。我起床後看到那畫面真的很感動!
未來想讓他接觸看看的項目:
跆拳道:媽咪說讓他動一動順便學防身
游泳:媽咪覺得很重要的運動,我也覺得很好的運動。小朋友覺得很好玩的遊戲。
桌球:有點耗體力又好玩的競技運動,練習眼明手快,促進新陳代謝,發洩小朋友的無窮精力。
足球(optional): 未來應該需要參與某種多人合作團體運動。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真的需要實地參與。
歌唱或樂器:其實我覺得唱歌比較好。不必買樂器,長大後去KTV一定派得上用場。學樂器真的經常是件讓家長,小孩,老師一起受折磨的活動。
舞蹈:結合運動與音樂,很棒。但媽咪說不宜太早學以免長不高。而且,小孩說喜歡似乎比較是因為可穿美美的衣服的關係。
法語:學個別人都不會的東東,讓他偶而可以露兩句炫耀一下,順便知道原來外國話除了英語還有別的,同時也知道發音除了國語台語英語日語之外,還有其他奇怪的聲音。不過,這只想過水玩玩而已。
童軍:如果他有興趣的話。
攝影:對捕捉美感與人間印象有,培養觀察力很有幫助。尤其如果缺乏畫畫天分時。
上面列了不算少,但主要都是想有機會的話讓小孩接觸看看。若真能找到性向所在,再集中火力深入學習。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他在哪方面有過人的潛能。看來是很平凡的小孩。
其他家長若有什麼建議,或自己有經歷心得願意分享,也歡迎回文。Mer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