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淹水不下數十次了,從沒有停過.

有沒有人知道,大台北三十年來,多少次淹水是因為河流氾濫過岸,有多少次淹水是因為市區排水不良而積水?

我自己是不清楚,所以來問一些大家的的記憶,請來教導一下!!
文章關鍵字

luka1027 wrote:
大台北,淹水不下數十...(恕刪)


請GOOGLE

順便幫忙查一下有那幾個地方是一而再的淹水
看來無人知...............................................
luka1027 wrote:
大台北,淹水不下數十...(恕刪)
被炮得不夠是不是?
才住30幾年,怎麼會知道60年代
台北每逢颱風,水是淹成什麼情況?

堤防當然可以不蓋
但勢必讓出滯洪區還給河川



建議瞭解一下

康熙台北湖
獅子頭溢口
大台北防洪計畫
このカラムに掲載の回答及びアイコンなどは予告なく変更する事がありますので、予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沒什麼人回,我的記憶中,除了社子島,似乎很少是河流氾濫成災,幾乎都是市區排水不良而積水,如果是這樣,堤坊意義不大.



網路上找的 納莉颱風

台北市台北地區比較嚴重的淹水記憶
納莉 愛莉 溫妮 象神 賀伯
有些很局部 有些淹水區域廣泛
雖然很多人為的因素在裡面
但河水漲到一定高度 就算沒淹進來
也會造成市區裡的積水宣洩困難
但是牽拖說提防沒用也太不客觀了

你怎麼不說除了上述颱風 其他颱風沒有淹水是提防發揮的功勞
你對於治水的理想利益很好
但現實面來說哪些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土地還給河流做滯洪區
尤其台北腹地不大 河流短狹 高低落差明顯........


luka1027 wrote:
我的發文不夠斯文啊....(恕刪)


之前說要把社子島當集水區, 現在知道那個叫滯洪區, 不錯, 不錯, 年輕人有在吸收.
gt82025 wrote:
網路上找的 納莉颱風...(恕刪)


這個畫面好,有驚人,果然是河岸氾濫. 我是真的想知道河岸氾濫的頻率與範圍,跟市內積水的頻率.

有關滯洪區,不是理想,本來就該這麼做,只是公權力不彰,官員不願做規劃.
就像我剛提的南港重揚區與內湖五期,本來就是一片空地,爛泥,就是應該規劃成公園與滯洪區,甚至挖深點,當濕地或池塘,可惜官商利益共生,沒有擔當,如今數年內,蓋一堆嶄新住宅.

如今二重疏洪道一帶,洲子楊,浮洲,都宣佈要開發房地產,也是不應該,也是應該規劃成公園與滯洪區. 大台北哪有辦法消化那麼多住宅區與建案.

我的法國朋友來,都說台北太不綠了,太少綠地與樹.

至於社子島,如果我沒誤會,很多住戶本來就是違建,本來就不該就地合法,強制搬離,不管窮或富有,就是大家要公平,沒有人可以佔地就地合法.

滯洪區不去規劃,反而蓋一堆超高堤坊,我認為本末倒置,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先做,蓋堤坊反而更貴,更醜,只是比較快,比較沒有利益衝突,如果其它疏洪都做了,還是高頻率氾濫,再去想河堤. 其實,我們有能力,也有空地去做,只是為了利益,上頭都不願意做.

我真的覺得選擇與自然對抗,不如疏洪,與自然共存,對人民與環境更好.

我本身住過荷蘭,有看過河道還比馬路高兩公尺嘛? 我就常路過. 但是荷蘭沒有靠河堤擋水,因為知道擋不住,就算擋了,暴雨市區一樣會積起來,而是靠導流.....

奧地利,匈牙利,德國一帶河流氾濫,也沒有人想去用高堤防架起來,因為再怎損害人民財物,也沒有市民願意有醜陋的堤防,美感與永續環境永遠是第一,可以常去河邊散步,對生活更為重要. 有人不喜歡會淹水的河邊? 那就搬去高一點,遠離河川,但是河邊房地產還是最貴.

chinshentw wrote:
之前說要把社子島當集...(恕刪)


少年耶,集水區與滯洪區有什麼不同,請詳解.
我的記性沒有很好
忘記是哪一次颱風
台北淹大水 是因為捷運和sogo挖地下通道造成的
不過後來不知道怎麼搓的 好像說沒有關係

還有一次忘記是娜莉還是象神
我站在 松江路行天宮人行道 水淹到我的脖子 我170公分
應該有淹到140公分以上吧
囶oz...,鬱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