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會在極低價(或相對低價)時進場,窮人會在極高價(或相對高價)時進場。
人會有錢不是沒有道理,人會窮也不是沒有道理。
就好像現在台灣一堆人,薪水明明不算低,但不懂在台北市租房去等待房價崩跌,像是中了非要在台北市房價高的離譜時買房不然就會死掉的病,結果成為有錢的窮人、或甚至成為有錢的奴隸。
股票也是一樣,死散戶最愛追高殺低,又不愛花時間做功課,只愛聽惡質媒體的二手、過時、腦殘、不理性的說法,幫人抬轎或出貨。
媒體及建商和房仲把房價喊的愈高愈好,泡沫就愈大、愈薄,只要房價崩盤的時候到來,房價最高和最低的差額,會比租十幾年的房租還多很多;所以想買房的百姓別耽心永遠買不起,只怕沒耐性、更怕不努力和不節儉,那房價再便宜也買不起。
v0937967565 wrote:
多存的錢(每個月15000臺幣)買白銀跟黃金,30年後說不定直接現金就買下房子了...(恕刪)
白銀跟黃金也有相對低價及相對高價時;現金也是一樣,貨幣也有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有時縱使會損失手續費及匯兌損失,但趨勢不對勁,那就要長痛不如短痛了。
最近有一則新聞如下:
《環球郵報》周二 (25日) 報導,波克夏.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Inc.)(BRKA-US) 掌舵手—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對於現金資產的看法,和一般人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巴老傳記作者 Alice Schroeder 透露,對他而言現金是一種普遍看漲的期權,且永不過期,可以給予他更多靈活性,便於在機會來臨時,一舉購買更多獲利報酬率高的資產。
據稱由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現持有現金資產數量將近 410 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