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門子理論啊??不記帳我哪知道我錢花哪去了?

====節錄====
有句話說:「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
於是窮人盲目的聽話照做,乖乖地在帳本上記下每一條收入與支出,以為這樣就等於拿到富人俱樂部的入場券,結果過了好幾年,還是只能過著縮衣節食的生活,除了身上數十年如一日的窮酸味,身後還有一堆債主追著跑。
為什麼記帳會讓窮人愈來愈窮?
因為記帳會讓窮人成為事後諸葛,查帳則會讓富人洞燭機先。
窮人總是在數字上下文章,只是加一塊減一塊就像發生什麼大新聞似的,這樣的觀念,只能計算眼前擁有的收入與支出,而無法衡量未來的資產與負債,因此就只好在加加減減的小錢中庸碌一生。
富人不會把時間花在沒有效益的事情上,他們不記帳,但必定按時查帳。只有加減的數字遊戲對他們而言一點用處也沒有,衡量金錢的關鍵,應該要從「比例」開始。
窮人的金錢觀念錢是等差級數,不是賺一元就是虧一元,但富人的觀念是等比級數,轉眼之間就已賺了好幾座金山銀山。
想變成有錢人,你得先知道有錢人都在做什麼。富人想的跟你不一樣,做的也不一樣,如果你不觀察不學習,以為用窮人習性就可以為自己的身價翻本,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不過,想成為富人其實並不難,只要你願意把身上的窮人習性升級為富人慣性,雖然剛開始一定會發生程式不相容的成本,但最終一定會讓你大呼值回票價。
十年不喝星巴克,就能買一棟房子?
知名的「拿鐵理論」說的是:每天少喝一杯星巴克拿鐵,幾十年後,省下來的錢足以買一棟台北的房子。
就算你根本不喝星巴克,你有因此買得起房子嗎?
如果這是真的,窮忙族早該絕跡了。
把錢花在刀口上,不會讓你翻身致富
目前台灣的經濟環境正處於停滯發展階段,前陣子媒體24小時輪番報導高科技業裁員的後果,就是大家不敢花錢,曾經有個夜市老闆娘跟我說:「新聞現在每天都在報景氣有多差,大家都不敢消費,我們生意也一年不如一年,現在的業績只能做到20年前的一半!」
因為收入減少不花錢,所以儲蓄率愈來愈高,也許你會問,大環境不好,未來的飯碗不知在哪裡,把錢存起來未雨綢繆有錯嗎?
事實上,你的消費方式,將會決定你未來會變成窮人還是富人。
我曾經聽過很多上班族談論他的理財之道,最普遍的說法就是:「我的錢都花在刀口上。」所以每天花大把時間在貨比三家「省小錢」,一看到清倉大拍賣就見獵心喜,其實,錙銖計較可以省下多少銅板,才是壓垮窮人的最後一塊「磚頭」。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沒有投資的資金,而是沒有讓自己變有錢的腦袋。窮人的錢幾乎拿來當作生活費用,用負債消費的方式過日子,無法轉換為創造更多收入的資本;相反的,富人之所以愈來愈有錢,是因為他們的消費都是資產性的流動。